【摘要】目的 观察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的效果。方法 随机于我院创伤骨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n=54)与乙组(n=54)。甲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内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骨不连发生率。结果 与甲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与甲组患者的预后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外固定架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愈合的发生。并且也可以显著降低骨不连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创伤骨科患者;外固定架;运用效果
经调查研究显示[1],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及建筑事故等引发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创伤骨科疾病中,四肢长骨骨折俗语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此类患者,也常常均是采用手术完成治疗。而切开内固定属于惯用手段,但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其治疗效果也出现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不仅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对预后也会带来一定不利影响[2]。此时,通过外固定架来完成治疗,则可以更好的提升临床疗效。本文旨在观察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于我院创伤骨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n=54)与乙组(n=54)。甲组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为(31.59±5.27)岁。乙组患者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为(34.08±4.6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P>0.05,差异无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内固定治疗,按照内固定术的方法来完成手术。乙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外固定架治疗,常规治疗方式同于甲组。在安放外固定架时,将圆针于胫骨
远端踝关节面上方平行关节面插入,其后将4枚直径为4m m骨圆针在胫骨干平行穿入。安装双臂外固定架后,骨圆针也需通过固定夹将其固定于双臂外固定架内外两侧,其后需选择适当的固定夹加压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需行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分为:有效(患者的骨折部位延迟愈合,但以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无畸形愈合趋势)、显效(患者的骨折部位已经愈合,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愈合延迟,且可能会出现畸形愈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不连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与甲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n,%)
.png)
2.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不连发生率
与甲组患者的预后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1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不连发生率(n,%)
3.讨论
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也需选取安全性高、治疗简单的方法,以便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3]。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在使用外固定架完成手术时,可以更好的贯彻整体救治的原则[4]。此时,充分发挥出外固定架任意组装、万向调节的特点,让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并且,外固定架的应用,也具有应用方便,纠正肢体畸形、短缩的特点[5]。因此,临床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本次研究显示,与甲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4%,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这一数据结果表明,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且与甲组患者的预后相比,乙组患者治疗后没有患者出现骨不连,骨不连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数据显示,乙组患者的预后也 更佳,能够更好的促进疾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外固定架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愈合的发生。并且也可以显著降低骨不连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虹舒, 徐佳, 文根,等. 外固定支架一期截骨短缩骨延长术治疗股骨开放性骨折后大段骨缺损[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 21(10):848-852.
[2]王永会, 陶扶林, 傅佰圣,等. 骨搬运胫跟融合术治疗外伤性距骨骨感染或缺损[J]. 中华创伤杂志, 2019, 35(3):247-253.
[3]庞向华, 周建飞, 洪定钢. 外固定架联合中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骨远端高度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9,30(16):154-155.
[4]李杰, 郑健雄, 卓灵剑,等. 外固定支架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进展[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 21(4):333-337.
[5]杨胜松, 黄雷, 赵文志,等. 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支架辅助髓内钉治疗胫骨畸形[J]. 中华骨科杂志, 2019, 39(18):11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