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逄淑兰
[导读] 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评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预后的并发症上来看,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效果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关键词:冠心病;高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疗效

         在中国老龄化趋势逐渐明显及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下,冠心病发病率日益提高,且其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院在为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时,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且于治疗前期排除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药物过敏等疾病。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73~86岁,平均年龄78.6±1.6岁;合并症:19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72~84岁,平均年龄77.8±1.5岁;合并症:18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期均实施阿司匹林、氯匹格雷药物口服(负荷量)处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于患者手腕下方放置无菌纱布,并做好消毒等相关准备性工作;于患者右桡骨茎突上1.0cm处穿刺处理,该穿刺期间借助利多卡因药物麻醉,待穿刺成功后植入桡动脉鞘,并将肝素注入鞘内,行基础化的冠脉造影,帮助顺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2]。手术结束后拔除桡动脉鞘,同时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等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操作:于患者右侧腹股沟下方股动脉搏动明显处行局部局部麻醉,麻醉后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置入股动脉鞘,并于鞘内注入肝素,行冠脉造影,帮助顺利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拔除动脉鞘,双手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另外,术后(右下肢)制动24h。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成功穿刺、手术情况比较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成功穿刺29例,占比96.7%;成功手术28例,占比93.3%;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穿刺、手术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为26.7%,高于研究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龄冠心病患者(发病)多由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及多脏器功能衰退等基础疾病引发,最常见的发病类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冠心病通常血管病变复杂且为多支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较重,临床治疗及冠脉供血恢复难度较大。高龄冠心病传统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与开胸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开胸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等不足[3]。PCI属于新型微创疗法,可在经皮穿刺后导丝可进人(入)动脉并到达病变血管中,以球囊扩张成形的方式在管腔狭窄处展开扩张,将管腔狭窄解除[4]。过去常用的PCI多为经股动脉穿刺,然而股动脉与皮肤相距较远,在术后难以快速止血,容易引发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及动静脉屡等,对患者康复极为不利,我院在行PCI时应用桡动脉穿刺,桡动脉四周血管神经较少、位置较浅,且操术后不影响下肢活动,患者耐受性好,故而可发挥显著优势。
         目前,经股动脉介入、桡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获得显著成效[5]。本结果中,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组和股动脉介入治疗的对照组,从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上来看,两组疗效均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大多数患者均愿意接受该术式,患者耐受性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复杂性病例来说,术中无需堵塞血管,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并且,该术式穿刺处理期间不影响手掌的血液供应,对动脉闭塞产生的负面影响小,预后出血、血肿等发生率低,相对于股动脉介入治疗而言,安全性、可靠性更高。因此,对于存在该适应症的患者需将经桡动脉介入作为首选术式。
         股动脉作为介入治疗较为常用途径,由于该部位血管畸形少、直径粗,便于频繁性的穿刺处理,但该反复性的操作可诱发系列并发症,如:血肿、动静脉瘘等,特别是穿刺部位所引发的血肿,间接延长患者的卧床休养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桡动脉的血管径细,方便压迫处理,且周围不存在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手术创伤小,术后止血快、并发症少,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从本研究结果上得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股动脉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效果突出,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孝成.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7):941-942.
[2]成晓华.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6):52,55.
[3]艾则孜·阿不拉,阿不都吉力力·阿不力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思考[J/OL].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23.
[4]王东方,孙百峰,刘智慧,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OL].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8,6(1):1-3.
[5]谢媛,张明哲.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脉介入术前后pro-BNP检测的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