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针对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8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腰麻, 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腰麻。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生效时间(42.7±1.3)s、麻醉后运动恢复时间(76.1±1.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64.3±2.6)s、(91.8±2.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 P<0.05)。结论 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可观, 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80 partur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pivacain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upivacain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esthesia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5%) (P < 0.05). The effective time (42.7 ± 1.3) s and exercise recovery time (76.1 ± 1.9) m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64.3 ± 2.6) s and (91.8 ± 2.7)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 2 = 4.50, P < 0.05). Conclusion ropivacaine can be widely used in cesarean section.
[Key words]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spinal anesthesia; cesarean section
剖宫产近年来在产科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该项术式需要对产妇进行开刀, 所以对麻醉效果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 并且要确保麻醉药物不会对母婴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操作中, 所采用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法要尽可能小心谨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都是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 均适用于腰麻, 并且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1]。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收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分别实施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 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收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6.9±3.4)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1±1.3)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7.1±3.7)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2±1.4)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待产妇进入产室后, 护理人员开展好对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为产妇注射6 ml/kg聚明胶肽, 然后引导产妇行左侧卧位。实施腰硬联合穿刺, 将腰麻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腰麻, 给予患者2 ml的0.75%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腰麻, 给予患者2 ml的0.75%布比卡因。注射完毕后, 帮助产妇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生效时间、麻醉后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恶性呕吐、低血压、头疼)发生情况。其中, 麻醉镇痛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经麻醉后, 产妇镇痛、放松肌肉效果显著, 无不适感, 手术顺利完成, 为显效;经麻醉后, 产妇术中出现轻微疼痛, 要给予辅助药物, 为有效;经麻醉后, 产妇肌肉紧张, 疼痛剧烈, 要给予全身麻醉(全麻), 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麻醉时间对比 观察组麻醉药物生效时间、麻醉后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 低血压1例, 头疼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 低血压3例, 头疼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 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剖宫产手术认识的不断提高, 剖宫产产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针对产科临床上较常出现的胎儿宫内窘迫、难产等现象, 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产妇都青睐于选择剖宫产, 但该项术式需要在肌松理想、镇痛满意的前提下开展。现阶段, 临床针对剖宫产手术多采用腰麻, 其操作便捷且镇痛效果佳。剖宫产手术顺利开展受麻醉效果很大程度影响, 而麻醉效果则受选择的麻醉药物的影响。
现阶段, 临床中通常选取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实施腰麻。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人体中的麻醉机制相似, 即为通过抑制人体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 对其神经兴奋、传导进行阻断, 进一步达到镇痛、肌松的效果[3]。在这个过程中, 布比卡因作为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局麻)药物, 具备应用较早、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显著等优点, 然而该种麻醉药物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难以确保母婴身体健康。而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物, 其分子结构为不对称结构单镜像体, 属于左旋式异构体, 毒性偏低, 所以注入人体不会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并且, 罗哌卡因还具备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的特征[4-8]。相关研究发现, 罗哌卡因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在剖宫产40~50 min可结束, 并且罗哌卡因毒性低, 所以适用于剖宫产麻醉[9, 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生效时间(42.7±1.3)s、麻醉后运动恢复时间(76.1±1.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64.3±2.6)s、(91.8±2.7)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 P<0.05)。
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孙沛然等[6]、王文法等[7]、王晓丽[8]的研究报告内容具有统一性。
总之, 相比于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为理想, 不仅可缩减麻醉时间, 加快麻醉后运动能力恢复, 同时还不会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可确保用药安全, 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瑶, 张娟.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2):165-166.
[2] 谭贤清, 周盛荣.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3):3244-3245.
[3] Hoffman J, Hamner C. Effectiveness of dexmedetomidine use in general anesthesia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BI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Implementation Reports, 2015, 13(12):287-313.
[4] 崔志坚, 王秀菊, 张晓哲, 等.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29(18):99-100.
[5] Kopper David.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lumbar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8, 7(8):287-313.
[6] 孙沛然, 刘文立.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中国处方药, 2019, 47(2):277-278.
[7] 王文法, 杨传骧, 马永林, 等.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比较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14):61-62.
[8] 王晓丽.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的对照观察. 中国实用医学, 2018, 1(15):15-16.
[9] 杨民锋, 宋新宝.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现代养生, 2017(8):85.
[10] 徐岭中, 曹启军, 郭轩. 比较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实施剖宫产手术对产妇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