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与急救处理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王爱丽1 罗颖1 任晓婷1 崔晓伟2
[导读]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与急救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与急救处理。方法 选取本院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行早期诊断和急诊处理,分析诊断成效。结果 20例患者中,4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20.00%,其中2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结论 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所实行的诊断中实行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急救处理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中的血液流入到变性中层,进而形成肿块,并且在血液的作用下流入中动脉中层进而造成患者死亡的疾病,其本质上就是主动脉中层解离。这种疾病是由于代谢或者是遗传异常使主动脉中层产生囊样病变所导致的,临床中其发病较为急促,通常表现为腹部疼痛以及腰部疼痛,并且患者还会伴随产生烦躁、面色苍白以及四肢冰冷等症状,大部分患者还会产生休克、心衰以及高血压等症状[1]。因此临床中对其实行尽早地诊断和治疗是有效降低死亡率的重点。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与急救处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2月。男、女患者各12例和8例;平均年龄为(62.13±1.56)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行临床、血流动力学以及影像学检查,并且对患者实行镇静、镇痛、降压以及抑制心肌收缩力等治疗,同时使用钙拮抗剂、β阻滞剂、吗啡、利尿剂、硝普钠以及ACEI等药物进行治疗。
2  结果
2.1误诊状况
         20例患者中,4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20.00%,其中2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
2.2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在经治疗后,7例死亡,10例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3例患者平稳出院。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指的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到主动脉壁中层所形成的血肿,并且沿着主动脉壁对剥离血管进行延伸的一种急症,属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容易导致误诊现象,并且死亡率相对较高。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膜产生突然性撕裂,造成完整动脉壁中层和内膜或者是中层和外膜之间分离成夹层,这个夹层为假腔,主动脉则为真腔。血液由破口近端假腔夹层逐渐朝着远心端或者是近心端扩展,使动脉壁向外破裂进而造成夹层血肿或者是出血性休克,使主动脉主要分支产生闭塞进行致死。

通常情况下,主动脉夹层一般一医源性创伤、马凡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为基础,这种疾病发病速度快、病情严重、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并且很容易造成漏诊以及误诊现象,在主动脉病变中是一种有着较高病死率的病种。造成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因素一般为夹层破裂,并且其产生和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休克以及心包填塞等因素有关[2]。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造成晚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及时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判断以及实行有效处理是抢救成功的重点所在。所以,急诊科临床医师应该强化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实行合理有效并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的诊断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最近几年,相关研究表示,CT、MRI在对这种疾病所进行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超声检查以及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为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主动脉夹层所进行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其能够对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受累部位以及对心功能所进行的估测提供可靠依据,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的有效方式,并且经食管超声检查和经胸腹超声检查联合应用能够使诊断准确率获得进一步提高。另外,经胸超声心电图诊断在对主动脉夹层所进行的诊断中有着操作简单便捷、可重复、可移动以及无创等优势,其能够使医疗干预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获得进一步提高。CT结合造影剂对患者实行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有着扫描时间短的优势,对于急诊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当前,临床认为,MRI能够作为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的重要标准,其在对主动脉夹层所进行的诊断中,不管是特异性还是敏感性都会达到100%,但是其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并且无法对体内存在节育环的患者进行检查[3]。对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来说,应该在重症监护室中对其实行卧床治疗,使用杜冷丁对其实行肌肉注射,进而实现镇痛效果,使用酚妥拉明或者是硝普钠实行静脉滴注,进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降低患者的收缩压,服用倍他乐克降低患者的心率。与此同时,要使用CT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来对患者病情状况以及症状诊断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测。实行镇痛治疗并且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并且患者的病情大体稳定之后,则可以对其实行介入治疗:将支架植入到患者主动脉管内,利用压力对其撕裂口进行关闭,扩大其真腔,进而实现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根治的目标。介入治疗是国内外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由于传统外科治疗以及保守治疗[4]。并且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对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减少患者死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4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20.00%,其中2例冠心病、1例脑梗死。这表明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所实行的诊断中实行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行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误诊现象的产生,能够获得非常显著的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云. 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5):139-140.
[2]李格轩, 常芳, 顾伟. 急性主动脉夹层快速诊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刊, 2018, 53(1):54-56.
[3]翁杰, 许哲, 吴和,等. 降主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在快速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7):747-751.
[4]陈炯, 何飞.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鉴别诊断再探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99(1):2+8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