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摘要: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城市发展到达一定规模的一种体现,功能复合以及人流密集是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特点,如果想要在发展较快的城市当中发挥出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价值, 需要解决的核心要素就是如何在理解基地特性基础上最大化提升销售类物业价值,以下以湖州浙北地块综合体概念方案为例进行设计要点分析。
关键词:湖州浙北地块综合体概念方案;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策略
前言
随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济水平同样也越来越高。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优化往往需要首先考虑到基本设计理念的灵活运用,尤其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新要求,更是需要深入分析,以求更好提升商业综合体应用价值。
1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商业综合体的简单介绍
在建筑设计方面,与传统的商业街等商业空间形态不同,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面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想融合。同时在建筑内部加入广场、街道和水系等城市元素;而在商业建筑内部的空间里也引进了路径、区域、节点、界面和地标等城市设计元素。
1.2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分析
1.2.1单体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制
这个商业综合体结构较为简单,体量单一,是与城市街道关系最直白的建筑设计,一般来说城市街道与出入口直接连接,建筑形式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的识别性。这种体制可以于单体商业综合体见着内部运用丰富多样的空间变化,通常都会使用一条较为流畅的线性流线或者留存一个较高的建筑空庭,较多采用的还有扶梯的垂直交通形式,不常采用坡道或电梯的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容易形成较为开放的空间结构,让传统的单一建筑体量的封闭感被打破。
1.2.2多种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制
老城区的商业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容易形成这种多宗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在传统意义上来说,老城区一般都是商业活动的中心,一般会有多种共同存在的商业形式。而且随着城市不断地更新,就会形成以当前街道为发展轴线的空间分布。而在经过不断地整合以及因地制宜的改造,将商业空间内所包含的娱乐、休闲、餐饮以及商务等功能空间结构向着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方向进行合理的改制。
1.2.3复合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制
这种建筑空间结构一般是由不同体量大小的建筑群体所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因为按照城市商业发展的规律而言,会有多种商业业态同时存在,所以需要在进行这种商业综合体设计的时候按照一定的市场规律来进行。按照较为常用的模式来说,一般上半部分用以建设办公、酒店以及住宅风业态形式,而下半部分则作为休闲、娱乐或者零售超市的商业业态。这种较为复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通常位于城市当中商业较为发达的区域。
2湖州浙北地块综合体概念方案项目概况及设计要点分析
2.1项目概况
本案位于湖州市繁华商业核心区,项目规划用地西接劳动路,北邻红旗路,东邻南街。由勤劳街串联南北两地块,其中北地块用地面积26139.84平方米,容积率6.9,总建筑面积259638平方米。南地块用地面积7698.27平方米,容积率1.7,总建筑面积29415平方米。基地北地块建筑限高80米,主要业态为购物中心,建筑面积880137.63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45074.26平方米,酒店建筑面积45088.66平方米。南地块限高12米,功能为商业步行街,建筑面积8012平方米。
2.2设计理念及规划布局
天生太湖,水孕灵石。寓意本案为湖州市商业主轴上的新核心,带动城市商业文化新发展。北部地块以太湖石为原型,根据人流入口及方向打磨修饰,开洞形成下沉广场组成建筑图底。整体设计根据日照对周围民居的影响,分析得出北高南低的整体趋势。
考虑到城市界面的开放性、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以及商业氛围的有效形成,将住宅小区置于上层,对带动地块人气,促进城市发展优势更强,此外也兼顾到了住宅小区的私密性,因此形成了以商业综合体为底托,住宅及酒店形成4座80米高的塔楼矗立其上的整体规划布局。南部地块提取小西街及衣裳街的历史街区肌理,遵循双坡屋面中心庭院的建筑特点,拉伸空间迎合广场,顺应太湖石上流下的清水,汇聚到基地内,形成亲水商业街。
2.3总体设计
纵横交错的两主一次一支路的城市道路格局,建议取消乔梓巷支路,利于地块整体更新价值提升,并重新规划地块出入口。地块将结合重要的地铁换乘站打造城站一体化(TOD)模式。地铁地下通道直连综合体,打造主题站厅,引导人流进入综合体内部,打通周边区域与综合体之间的连接,盘活整个区域。在地铁站上方基地北侧,建议利用具有设计感的空中天桥,延伸至新天地及北侧更多的购物中心,通过一系列对中庭及立面的改造,打造一条空中步道连接城市亮点将商业中轴线串联起来,激活整个老城区的商业中轴。从地块周边城市界面来分析,东北临街皆为连续的商业化界面,西面为居住生活界面,而南部则为历史文化街区与市河的生态自然界面。建议将勤劳街改为步行广场,有利于将人流从基地疏散至两侧的历史街区,延续传统步行街空间尺度,提升老城区整体活力。在广场上,标志性的天幕连接南北,南面连接商业老街,北边连接新建综合体,位于主轴上的天幕承担着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使命,天幕的出现彻底连接了新与旧,过去与未来。
2.4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设计
结合平面布局,一般来说商业综合体有以下布局形式:
2.4.1点状建筑平面布局
在场地空间局促情况下,商业综合体有可能采用商业群房与上部高层平面形态相近,建筑面积相等同的空间形态,形成上下的一体化设计,这类商业综合体通常占地较小。
2.4.2条状空间布局
当群裙房以线状形式展开形成条状空间布局,同时窗边临街,形成上下交叠的空间结构
2.4.3面状平面结构
当商业综合体下部裙房面积较大,而上部建筑有数栋高层组成,这样的组合关系形成面状形态,面状的商业综合体临街部分较长,上部建筑通常位于近端或贴近外部,也经常使用裙房屋顶成为上部高层的外部庭院。
2.5内部空间设计
在进行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中,需要依据不同的商业分区和相应的功能划分进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间设计需要有效的组织空间序列将商贩的商业活动更加有效的组织起来,而将相同功能的空间贴临设置,比如一般在底层设计购物场所和顶层设计娱乐场所,中间楼层划分为餐饮区域。在空间规划上需要合理布局,合适比例,使得商业综合体内部疏密得当时,参观与购物的人得到舒适体验。
2.6交通流线设计
交通流线是城市商业综合体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在交通流线设计中应注重商业综合体的内部交通流线和综合体外部交通流线,均应在便利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交通效率。在外部交通设计时应与城市交通条件相配合,本场地内的商业活动不对外部交通造成干扰,另外应合理的设置城市商业综合体基地的各个出入口。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城市人群引入到商业综合体内部,以提高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效益。而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交通流线应避免过度复杂,在适宜位置安放相应导航指向标栏或电子地图等设备进行引导,在具体流线设计中应选择树状的设计模式,使得各交通流线有主要通道和相应分支,并进行环状设置,以方便人们在商业综合体中活动,最后应注意合理的电梯位置和数量,避免电梯闲置。
结束语
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多种商业业态共同组成商业空间,因此在进行空间设计中,应保持商业业态的多样化和商业布局的差异性,使得人们需求得到不同层次的满足,在购物时得到休憩和放松。
参考文献:
[1]孙骏.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运行情况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7(09).
[2]肖炳科,季翔.城市规划视角下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布局研究——以徐州市区为例[J].江苏建筑,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