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谭帅花
[导读] 摘要: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配套设施的续建,在发挥出配套设施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对原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在提升工程节水效果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合理配置。
        衡阳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8
        摘要: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配套设施的续建,在发挥出配套设施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对原有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在提升工程节水效果的同时,实现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例,深入探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以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续建配套;设计;节水改造;思路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国大型灌区建设已超过430个,灌区的建设质量效果,与我国农业事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促进灌区工程节水效果,提升灌区工程的灌溉利用率,我国开始重视对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的落实与建设。正因此,进行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设计质量的管控,成为业内的重点关注问题。
        一、基本情况
        该灌区南北长约53km,供水源来自上游水库,有效灌溉面积均超过3万公顷,而该灌区的补充灌溉用水部分来自于地下水。在该地区总水地面积中,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31%,在全更低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6.5%。该灌区建成时间为上世纪60年代,借助到目前已经运行超过50年。1999年,该灌区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但是因资金条件的限制,致使灌区部分建筑物尚未得到有效的节水改造,且配套续建不完善,导致灌区在运行期间存在些许制约性问题。对此,需结合灌区实际情况的分析,实施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二、建设内容选择
        该地区水资源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所以该地区部分地段时常出现缺水问题,甚至部分地段产生的旱情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发展[1]。为促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作用的发挥,需在设计前依据对灌区实际情况、水源分布等情况的综合分析,进行科学的灌区环境影响、水源影响等因素的评估;依据对当地水土环境、灌区管理现状、灌区类型等因素的分析,确定灌区节水改造模式的具体方法、标准,以及建设顺序等;结合对灌区建筑、渠道老化程度的分析,构建完善的构筑物老化评价体系,并明确老化评价指标与方法,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三、任务专项设计
        针对该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依据对原有灌区的分析,确定改造工程的渠系走向、横断面尺寸、建筑物布置、纵向坡比、护砌结构等。同时,需做到在设计前深入现场勘察,对构筑物、渠道的实际参数调研测量,明确灌区当前尚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具备经济性、合理性、便捷性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方案[2]。
        (一)现场勘察
        作为工程设计工作的基础前提,现场勘察作业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勘察调研中,全面发掘灌区存在的渠道表观、建筑物表观问题,具体如渠道渗漏、渠道淤积、建筑物漏水、建筑物缺损等问题。同时,对该灌区护砌类型、护砌完整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另外,现场勘察中,人员必须加大对重点部位的勘察力度,包括深挖方、曾发生过事故和问题的渠段、高填方等重点渠段,以及水闸、涵洞、倒虹吸管、泵站等建筑物,明确掌握上述渠段与建筑物是否存在表观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科学设计方案[3]。
        (二)渠道工程设计
        该灌区进行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目的在于减糙、防护,分析该灌区渠道工程现状,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1)已形成的渠道
        该灌区上下游建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上游因建管工作开展较为合理,所以渠系有着较大程度的保留,其类型与断面尺寸与原有设计保持一致。但是因管护资金的匮乏,所以部分渠段年久失修,极有可能存在缺损、渗漏、淤积等问题。为保障工程设计质量,需在设计期间综合分析渠道断面尺寸、纵坡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优化来保障渠道功能与作用的发挥[4]。
        具体设计步骤为:①依据实际情况分析,进行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

②对现有的参数渠道进行统计,具体包括渠道横断面桩号、渠顶高程、护砌情况、左右岸边坡坡比等参数。③依据对原有输水建筑物参数的分析,对渠道过流能力具体参数的计算。④对渠道过流能力进行计算并分析,若渠道过流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需在保障渠坡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护砌作业,通过减少渠道糙率来提升渠道过流能力。若护砌作业后过流能力仍未达标,则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扩挖设计。需注意,扩挖设计尽可能在单侧渠道设计;若过流能力满足设计标准,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防渗设计,提升填方侧渠道的设计能力。⑤进行改造后过流能力的计算。
        2. 尚未形成的渠道
        该灌区下游渠道情况不理想,因建管工作开展不到位,致使下游渠系基本丧失灌溉功能,甚至部分渠道存在人为填埋的情况,影响到渠道作用的发挥[5]。
        具体设计步骤为:①依据实际需求进行渠道走向设计;②进行渠道流量的科学设计;③依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渠道过流参数值的计算。④计算渠道衬砌参数,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具体设计要求。
        (三)输水建筑物设计
        作为输水渠系中的重要组成,输水建筑物在整个工程中起到重要的“卡口”作用。所以在具体设计期间,加大对输水建筑物改造设计的重视度,以改造后建筑物为节点,进行该灌区渠道参数的科学推算。
        具体设计步骤体现为:①进行建筑物参数的计算与分析,具体包括渡槽、输水涵洞、实际长度、净空尺寸、倒虹吸管、护砌结构等参数。②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过流能力计算。③依据对原有建筑物安全检测结果的分析,提出设备改造方案。具体改造方案包括新建、维修加固、拆除等方案。④进行建筑物改造后过流能力的计算。
        (四)泄洪与附属建筑物设计
        需注意,必须在渠道设计完后进行泄洪与附属建筑物的设计。具体设计期间,为保证泄洪与附属建筑设计达标,需考虑到最大过流参数值,禁止设计参数值大于实际建筑物过流参数值。若设计参数值大于实际过流能力,则需视情况进行泄洪设施的增设[6]。
        具体设计步骤为:①依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计算并统计泄洪及其附属建筑物实际参数。②依据相关参数的掌握,合理计算出建筑物的过流能力。③依据对安全检测结果的分析,编制科学泄洪及其附属建筑物改造方案。④等到建筑物改造完毕,需对其实际过流参数值精准计算。⑤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等参数的计算。⑥结合对数据参数的全面掌握,进行泄洪及其附属建筑物结构的合理设计。
        结束语
        作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基础与依据,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影响到工程建设整体成效,关乎到灌区工程作用与效益的发挥。对此,为保障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作用的发挥,需加大工程设计的重视度,做到在设计深入现场进行勘察调研,明确掌握原有工程的各项实际参数,结合对渠道、输水建筑物、泄洪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科学设计,确保其工程建设质量与效果达到预期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丰.结合实例浅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的规划设计[J].低碳世界,2015,000(036):95-96.
        [2]徐建华.浅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设计思路[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00(010):14-16.
        [3]马华勇,潘丰彦,陈华威.浅谈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设计构思[J].技术与市场,2013,000(004):225-225.
        [4]阙钢生.霞家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与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03):13-15+49.
        [5]周友勋.关于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探讨[J].水能经济,2016(3):223-224.
        [6]李佑亮.水利工程中灌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及管理探讨——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v.46 (0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