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产科的82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减小感染,提高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抵抗力与免疫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各种疾病。所以临床要重视新生儿护理工作,加强护理管理,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产科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此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和家属同意。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和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6d,平均(9.57±1.67)d;体重3~4g,平均(3.27±0.41)g。实验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16d,平均(9.89±1.83)d;体重2~5g,平均(2.88±0.39)g。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新生儿均行常规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在新生儿脐带剪断后使用络合碘对脐带周围进行消毒,而后在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至脐带残端完全脱落后均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浓度为75%的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沐浴后使用无菌棉签将新生儿肚脐周围的水分吸干。此外,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指导新生儿家长科学哺育,新生儿餐后进行腹部按摩或调整体位,以促进排便以及饮食消化。
1.2.2实验组:
该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在新生儿脐带被剪断至完全脱落期间每次均使用四根医用棉签对肚脐局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沐浴后先使用一根医用棉签吸收肚脐部水分,而后使用第二根棉签蘸取斯奥联络合碘,对脐根部进行消毒,第三根医用棉签落实肚脐周围消毒工作,最后第四根医用棉签经肚脐及肚脐周围水分、药液均吸干,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肚脐局部感染发生率。(2)应用鸟巢式体位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结合新生儿大小裁取质地柔软的绒面不了,新生儿取侧卧位时将绒面布料包裹在新生儿身体周围,保证新生儿背部与臀部与绒面布料紧贴,布卷松紧度适中,在应用绒面布料前应先对其进行预热,保证其在33℃左右。此外新生儿家长应勤换尿布,避免新生儿发生红臀。(3)新生儿喂养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产妇家属喂养姿势进行纠正,保证新生儿母乳吸吮时伏于产妇肩膀上,一手轻拍新生儿背部,从而避免新生儿乳汁吸吮过程中发生溢奶与吐奶。
1.3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皮肤感染、红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估。满意度总分10分,≥9分为非常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新生儿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6%,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中,非常满意2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9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73.17%。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962,P=0.002)。
3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尚未满一个月,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较,脐部残端易感染细菌,若新生儿躯体受到病原菌侵害,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继而影响新生儿正常身体发育。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相比,对新生儿脐部处理流程更精细化,此外在实施护理模式过程中关注抚摸对增强新生儿与外界联系的作用,应用鸟巢式体位干预,并在新生儿乳汁吸吮过程中指导新生儿家长通过轻怕新生儿背部的方式,增进新生儿与产妇之间的联系,安抚新生儿负面情绪,为新生儿进餐创造安全、舒适的氛围。此外护理人员完善新生儿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干预水平以及干预质量,促使产妇可动态掌握并了解新生儿喂养以及日常护理相关内容,从而提升产妇产后新生儿护理能力。
优质护理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开展主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首先开展产妇护理,帮助产妇转换角色,让母婴尽早接触,这对于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之后针对新生儿开展基础护理管理、皮肤护理管理以及疾病护理管理,为新生儿提供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以此避免护理缺陷和新生儿疾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共出现2例(6.45%)护理缺陷,1例液体渗透,1例留置针脱出;对照组共出现7例(22.58%)护理缺陷,3例液体渗透,4例留置针脱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观察组31例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提升新生儿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保证新生儿健康,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宗宪芝.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7):179-180.
[2]马燕红.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04):361-363.
[3]邹燕霞.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0):14-15.
[4]邢平静,卜燕梅,曹丽娜.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07):889-890.
[5]廖金枚,杨烁,黄小芬.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