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28 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预后效果,并总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本组28 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SF-36 评分均明显护理前,P<0.05;本组28 例患者,完全依从18 例,部分依从9 例,不依从1 例,依从率为96.43 %。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力衰竭;持续性;针对性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脏疾病,其是由于多种心脏疾病所致的心室负荷过重,造成心脏的舒张、收缩功能发生障碍[1],进而影响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多合并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命体征的稳定,进而对患者疾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我院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老年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28 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组15 例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4 例,年龄61~84 岁,平均年龄73.51±9.88 岁,NYHAⅢ 级15 例,Ⅳ 级13 例,病程3 个月~9 年,平均病程4.27±2.17 年。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 患者年龄均超过60 周岁;③ 患者无其他心脏疾病;④ 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疾病;⑤ 患者意识清晰,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依从性良好;⑥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脱落的病例。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本组28 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即常规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药物,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同时本组15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即 ① 护理人员针对老年CHF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于急性期患者指导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确保患者可以保持睡眠充足,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患者不出现心动过速、心悸,患者可耐受为宜,鼓励患者多翻身、咳嗽[2],避免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每天病房通风0.5 h以上,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依据天气变化指导患者合理增减衣服,对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式,指导患者健康禁食,禁烟戒酒,多使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②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服务应保持和蔼的态度,避免与患者发生争吵,防止患者因情绪过于激动所致心力衰竭,同时护理人员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合理用药,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监测,对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积极鼓励、支持患者,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③ 护理工作中应积极做好风险事件的预防,静脉输液首先选择留置针,加强病房的巡视,放置输液针的滑脱,同时在患者的病床两侧均加装防护栏,在卫生间、楼梯口放置明显的防滑标识,患者下床活动和上厕所时嘱咐家属陪同,避免患者发生坠床、跌倒风险;④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详细的出院指导,详细告知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解决方法,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的惊慌,嘱咐患者按时回医院复诊。
1.2.2 评价指标 以患者预后效果和治疗依从性作为评价指标。预后效果考察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心脏功能功能考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考察,分别考察社会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优。治疗依从性评价,完全依从:患者可完全遵医嘱接受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基本可遵医嘱接受治疗,偶见不依从情况,护理人员劝导后可继续接受治疗;不依从: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或中途放弃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本组28 例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α=0.05。
2.结果
2.1预后效果结果
护理后本组患者的LVEF、LVEDD和LVESD水平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见表1。
表1 预后效果比较(±s)
2.3 治疗依从率结果
本组28 例患者,完全依从18 例,部分依从9 例,不依从1 例,依从率为96.43 %。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在取得临床救治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倡导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核心为“针对性和以人为本” [3],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发现,本组28 例患者护理后的心脏功能指标、SF-36 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且本组28 例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6.43 %,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春花,吴蓓君,袁丽,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A):16-18..
[2] 兰丁,肖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3):1045-1051.
[3] 胡新君,张颖,王倩,等.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