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孙新博 战晶
[导读]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病例筛选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8年12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带管与住院时长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因素,保障治疗安全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预防;针对性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损伤严重类型,治疗难度较大,且有较高死亡率。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为保证呼吸畅通,常实施气管切开[1]。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若发生会增加治疗难度,对预后不利。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对肺部感染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研究对象为2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病例筛选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8年12月,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病例筛选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5月-2018年12月。按照抽签方法将患者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20例患者。各组资料:研究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65例、55例;年龄29-62岁,中位年龄(37.17±4.5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55例,坠落伤30例,碰击伤20例,砸伤15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70例、50例;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38.33±5.7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57例,坠落伤38例,碰击伤19例,砸伤16例。将两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在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术。护理方面,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施护,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护,观察伤情变化,遵医嘱落实各项操作,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合理应用各类药物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护细节如下:①基础护理加强,要求医护人员执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充分落实六步洗手法,对探视人员进行严格显著,减少交叉感染风险。②气管切开后护理,对切口局部进行定期清洁,定时对切口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局部干燥,定时更换敷料。③此类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因此,帮助患者做好口腔和呼吸道湿化护理非常重要。定时对患者口腔内状况进行观察,检查有无感染和破损状况,发现异常需立即进行图片培养;每天帮助患者进行2次口腔清洁,有发热、痰多表现患者每天予以3-4次口腔清洁,这个过程注意对患者面色和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把握吸痰实际,避免频繁进行操作导致局部损伤。④营养干预,患者伤后往往有高代谢表现,也很大程度增加了自身的耗氧量和分解蛋白质的效率,需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从而增强免疫能力,减少感染率。帮助其选择蛋白高、维生素高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计算并比较发生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①经X线检查提示胸部存在炎性改变。②经痰液培养结果提示存在致病菌。③患者存在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浓痰、呼吸深快等。④听诊双方明确存在干湿啰音。⑤患者体温超过38.4℃,白细胞技术超过10×109/L。(2)记录两组带管与住院时长。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
         研究组发生肺部感染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的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

         2.2两组患者的带管与住院时长
         研究组带管、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分析造成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在于:①气道开放后有致病菌侵入,实施气管切开,加上治疗过程的吸痰操作,容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带管时间延长会增加感染风险[5]。②患者伤情严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得内分泌紊乱,有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同时,患者伤后存在肺水肿、肺淤血状况,使得分泌物在气管、肺部大量淤积,加上局部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下降,为细节侵入、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此外,患者伤后营养状况差,使得免疫能力下降,加上治疗过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大量应用,增加了感染几率[6]。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有效的预防策略对此类患者来说有重要意义,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关键环节[7]。
         本文研究组以减少肺部感染风险为重点,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备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基础护理的细节,做好全面的评估,掌握每名患者存在的不同潜在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严抓无菌操作、环境建设,细化气管切开后相关护理,做好口腔、吸氧、体位指导、气道湿化等方面管理,予以合理的营养干预。获得效果: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带管与住院时长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因素,保障治疗安全性,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唐文,谢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4020-4022.
         [5]杨欣刚,安海龙,马修尧,刘海龙,仲晓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23-325.
         [6]许静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医院肺部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19-621.
         [7]李妍,曾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38-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