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一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注重体位护理、预防静脉血栓和压疮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知道,注意患者痰液性质和排痰量变化,指导患者饮食,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临床护理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易反复发作,住院率和致残率高。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器官日益退行性变,免疫功能、各器官的储备功能均显著下降,导致患者易患心力衰竭,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心衰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是促进病情好转的重要环节,慢性心力衰竭的优质护理将有助于降低出院患者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因此针对本例心衰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因“胸闷。气短伴有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网、气憋,呼吸困难,伴有双下肢水肿、夜间高枕卧位,间断出现咳嗽、无咳痰,咯血,当时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心力衰竭”并给子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故患者家属为进步诊断及治疗就诊于我院, 故急诊门诊凯撒尼亚孜医师以“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期;2.心力衰竭;3.肺部感染;4.心律失常”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及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体健,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否认脑血管疾病、脏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地方病史、职业病史。否认外伤、输血、中毒、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6.6oC,脉搏93次/分,呼吸34次/分,血压172/120mmHg。神志清,急性病容,忧虑表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眼脸正常,结膜未见水肿,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大小约3m左右,对光反射灵敏。口唇苍白,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颈部无抵抗感,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双下肺呼吸音低。 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9次/分, 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生理征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2020-05-17入院心电图:快速室律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或室性早搏。显著ST段压低。
初步诊断:1、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V级。2、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1型呼吸衰竭。3、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4、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体位护理。对于呼吸困难明显者应予半卧位或坐位,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记录。轻度心力衰竭者,为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可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淤血;心力衰竭较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可缓解呼吸困难。
2.1.2预防静脉血栓和压疮护理。
由于本例患者长期卧床,需定时翻身,应注意患者的身体下垂部位,如取半卧位的患者应观察骶尾部,可下床活动者则应注意踝部及足等处,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受力的骶尾部,因此处皮肤极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并定时翻身,以免皮肤破损,防止压疮形成。
2.1.3氧疗护理。给氧原则一般是低流量持续给氧(2L/min),但对于重度或急性左心衰者应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可达6-8L/min,并且在湿化瓶内加人适量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水平,改善机体缺氧。
2.1.4注意痰液性质及量的变化。由于本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痰量常较多且粘稠,不易咳出,尤其是长期慢性心衰者,身体虚弱,无力咳嗽排痰,应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若出现张口呼吸应保持唇及口腔的湿润。
2.2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宜以低脂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少量多餐,不宜过饱;钠盐宜适量控制轻度心衰者钠盐摄人≤5g/d,中度心衰者钠盐摄人≤3gd,重度心衰者钠盐摄人≤1g/dP;宜多吃蔬菜、水果,禁烟酒、浓茶、咖啡;合并糖尿病者要求控制饮食量,禁食含糖高的食物。为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中应增加粗纤维食物。患者活动程度可根据心力衰竭程度而定,心功能I级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增加休息;心功能I级者限制活动,适当注意休息即可;心功能I级者应卧床休息,协助护理;心功能IV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3心理护理
心衰患者的情感状态与心功能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有焦虑情绪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凹。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多加安慰、解释和开导,同时稳定家属情绪,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并动员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发作概率,也有助于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心理治疗或疏导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关键环节。
2.4出院指导
由于用药时间较长,患者绝大部分时间需在家疗养,所以出院指导尤为重要.应注意加强卫生宣教,使患者对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注意事项有全面了解和认识。强调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应定期复查,如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3 小结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人群以老年群体为主, 随着近些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对老年群体的生存质量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本研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更系统全面, 不仅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饮食护理, 还对其实施心理干预, 使患者意识到不良心态对疾病康复的不利影响, 自主调节心态, 同时, 还可使患者意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对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 从而调整其饮食习惯。因此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同时应重视配合护士实施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病情的有效控制和稳定,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邢甜甜.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29): 272-273.
[2] 曹平辉.综合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 (10): 1908-1909.
[3] 乔宏, 焦坤, 李楠, 等.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1): 122-123.
[4] 张波, 付余, 杨梅,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 (21): 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