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卢露露
[导读] 分析急性肾衰竭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肾衰竭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行整体护理的15例为整体组,行一般护理的15例为一般组,观察两组并发症及生存质量。 结果 整体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一般组(26.67%),P<0.05。整体组躯体功能(84.39±4.21)分、角色功能(86.27±4.33)分、心理健康(81.53±4.49)分、社会功能(82.64±4.75)分高于一般组,P<0.05。 结论 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且生存质量更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血液透析;急性肾衰竭;护理要点
         急性肾衰竭发生机制是在多因素影响下,肾脏功能迅速下降或丧失,无法维持机体电解质及体液平衡,在短时间内尿素氮、血肌酐会快速升高,引起急性尿毒症、高血钾症等并发症,预后较差[1]。血液透析是急性肾衰竭常用治疗方式,治疗机制是抽出患者血液至体外,清除其中的杂质和代谢废物,再次输回体内,可有效挽回患者生命,延长其生存周期[2]。因此本研究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目的是分析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行整体护理的15例为整体组,有9例男性,6例女性,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3.95±3.77)岁;其中有6例为肾前性肾衰竭,5例为肾后性肾衰竭,4例为肾实质性肾衰竭。行一般护理的15例为一般组,有8例男性,7例女性,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4.13±3.92)岁;其中有5例为肾前性肾衰竭,6例为肾后性肾衰竭,4例为肾实质性肾衰竭。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整体组:整体护理,如下:(1)血透前护理:①环境护理:让血透室保持良好的通风及柔和的光线,将血透室温度、湿度调整至机体舒适度,完善心电监护仪、急救药品准备工作,每天需行紫外线灭菌消毒。②情绪护理:急性肾衰竭特点是突发性,本身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动脉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血透等陌生的治疗操作,会增加患者应激反应,此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血透治疗机制、必要性及优点等,以改善其不良情绪。(2)血透中护理:①穿刺护理:在穿刺时将穿刺侧肢体充分暴露,指导患者行呼吸锻炼,在穿刺时用语言转移患者注意力,尽可能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生命体征监测:急性肾衰竭患者血透早期可能存在血压下降、腹部酸痛、打呵欠等行为,提示患者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情况,应调整血透速度,停止或降低超滤;当患者存在心搏出量下降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脱水症状,需及时补充高盐或高糖水;当患者存在中心静脉压升高的情况,提示可能存在透析器凝血、中心静脉置管血流不畅的情况,需行盐水定时冲洗,适当增加肝素使用剂量或进行置管方向的调整。(3)血透后护理:①血管通路护理:急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后,需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周围皮肤行常规消毒,在伤口处覆盖一次性棉质敷贴;若穿刺点为静脉或动脉,透析结束时需用适中的力度准确压迫穿刺点。②跌倒预防:患者透析后低血压、虚弱症状、透析超滤脱水均会导致患者跌倒,在透析结束后应让患者进行20-30min的平卧,稳定血压后由护士搀扶送至病房。
         一般组:一般护理,即运动干预、知识宣教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及生存质量,并发症:血压异常、肌肉痉挛、过敏等。依据SF-36量表,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角度评估急性肾衰竭患者行血透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0.0,行X2 t值检验,P<0.05,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观察
表1两组并发症观察

         整体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一般组(26.67%),P<0.05。
2.2两组生存质量观察
表2两组生存质量观察

         整体组生存质量更优,P<0.05。
3.讨论
         作为急诊科及肾内科常见危重症,急性肾衰竭高危因素是尿道梗阻、感染等,表现为全身浮肿、纳差、恶心、尿少等,若紧急救治不及时,会导致患者肾功能出现急剧损伤,预后极差。血液透析技术发展迅速,经专业血透仪器清除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杂质,能有效挽回患者生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肺功能,应用较广[3]。血液透析本就是侵入性操作,提高血透治疗环境舒适度很重要,护理人员应提前调整血透室温度、湿度及光线等,完善急救准备工作,并行紫外线灭菌消毒,以保证无菌治疗,减少医院感染。急性肾衰竭具有突发性、进展快的特点,患者本身心理压力加大,加之不了解动脉穿刺术、血透等操作,可能会增加其应激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应细致讲解血透治疗的优点、治疗机制及必要性等,以提升其血透配合度[4]。在血透治疗时需将穿刺侧肢体充分暴露,指导患者行呼吸训练,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损伤,以减少护患纠纷。血透治疗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可发现异常情况,便于调整血透治疗方案,例如患者存在血压下降、腰部酸痛等症状,则需调整血透速度,避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等。血透治疗结束后,需对置管周围皮肤行常规消毒并覆盖一次性棉质敷贴,避免细菌感染;若穿刺点是静脉或动脉,则需准确按压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血、血肿。低血压、透析超滤脱水会让患者机体更加虚弱,很可能会导致患者跌倒,因此在治疗结束后需保持一定时间的平卧休息,血压稳定后在护士搀扶下送至病房[5]。本研究中,整体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一般组(26.67%),且生存质量更优,P<0.05。可见整体护理价值显著,不仅能改善急性肾衰竭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减少并发症,提升血透安全性,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整体护理后,并发症有所减少,生存质量有所提升,可优化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叶挺,季银和,郑婷婷.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8):714-716.
[2]黄润,赵慧莉.心脏瓣膜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应用CRRT的观察及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6):712-713,723.
[3]孙明琴,李阳真,姜丽.护理路径对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肾病患者的疗效与治疗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98-99.
[4]范恩梅,吴燕,杨月, 等.全程点对点护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中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106-109.
[5]张彬彬,范凤燕,季成.延续性护理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5):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