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刘晓汝
[导读] 分析心理健康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案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均分2组,参照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讨组38例患者辅以心理健康护理,分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 经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均低于参照组,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4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健康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促使不良情绪得以改善,而且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能够满足护理的要求。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理;糖尿病;影响分析
         糖尿病是属于常见的一种慢性内分泌病症,往往伴随患者终生,主要是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其分泌不足而促使体内蛋白质、糖、脂肪等出现代谢紊乱[1]。它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产生,且具备多样性、复杂性、易变性,临床治疗关键在于病情的控制[2]。患者通常需接受长时间的治疗,难免因此而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加强其护理措施是保障疗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的关键之举。本文结合我院19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其联合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分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案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均分2组,参照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讨组38例患者辅以心理健康护理。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已充分了解研究意义、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合并其他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
         参照组:年龄37.3-71.2岁,平均年龄(54.79±4.16)岁,男女比例26:12,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1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4例;研讨组:年龄36.8-70.7岁,平均年龄为(55.12±4.47)岁,男女比例25:13。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1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2例。经比较,两组案例的基础性资料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正确的用药、饮食指导,同时与患者良好的沟通,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研讨组3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健康护理,具体如下:
         1.2.1 进行入院指导
         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聆听患者的各项诉求,同时对其提出的疑问应详细解答。另外为患者及其亲属说明医院的各项制度,介绍住院的环境与各项设施,消除其陌生感的同时建立信任,这样可促进患者的良好配合。
         1.2.2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结合患者的知识水平与实际身体状况,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如采取发放糖尿病健康手册,一对一指导、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为患者详细说明疾病诱因、临床症状、并发症的防治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有效提升患者及其亲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好防护与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1.2.3个性化心理干预
         可将糖尿病成功案例邀请来现身说法,让患者的不安、害怕的情绪得以放松,争取患者亲属的理解与支持,让其多多陪伴患者,护理人员不断为患者打气,鼓励其正确的行为,还可通过播放轻音乐来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状态通过SAS焦虑评价量表与SDS抑郁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同时检测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4小时血糖值。
         1.4 数据处理
         数据纳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心理状态与血糖情况)通过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组间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心理状态与血糖情况
         经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均低于参照组,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4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3]。患者的情绪也是疾病控制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其不良情绪极有可能引起一系列激发分泌的反应,继而导致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的增加,使得病情反反复复,极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4]。糖尿病患者因长时间治疗,其心理压力极大,往往造成治疗依从性差,难以正常配合医护工作,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很重要。本文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当中,通过入院指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3方面加强服务,减轻患者对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陌生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有效控制血糖状况,促进其恢复[5]。
         经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价均低于参照组,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4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促使不良情绪得以改善,而且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能够满足护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邹文娟,王华,张玲, 等.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3819,18(11):57-62.
[2]王蓉.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3819,11(30):171-173.
[3]张丽娜.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 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3819,22(23):151-152.
[4]王东艳.健康指导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3838,18(5):198-199.
[5]康小英.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3819,23(36):5279-5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