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癌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张婷
[导读] 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癌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癌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例。66例患者在手术后全部采取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评分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肝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癌手术;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人们在日常中提到的肝癌一般为原发性肝癌,癌变部位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在临床上也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肝癌手术后,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手术效果不并不理想[2]。在此,笔者以我院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在肝癌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48.7±5.3)岁;干预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0.1±5.1)岁。经过筛选抽取出的患者均符合肝癌的诊断标准。抽取的研究对象当中,排除了视听说能力障碍者、过往病史中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以及智力缺陷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填写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对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6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采取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同时询问患者一些基本问题,以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而护理人员需要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疏导内心的不安感。②护理人员还应该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多多安慰、开导患者,并为其讲解有关肝癌的知识,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还可选择有效的方式向患者说明影响疾病恢复的因素以及术后预防措施等,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知识还能消除其内心的顾虑。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和患者介绍过往的优秀病例,以及主刀医生的经验情况,以增强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信心。③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和开导患者,与患者交流时使用尊称,并且语气和态度要亲切和蔼,避免使用不良的文字用语。在进行口头表述时,要使用文明服务的语言,若在检查或护理时产生操作不当的行为时,应及时向患者道歉并说明原因,如患者没有及时理解,更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不能辱骂和指责患者。
         1.3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评分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肝癌的病因还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学者指出,其发病机制为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转变,肝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肝癌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即使是在手术治疗后,也容易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临床护理意识的改善,人们对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心理护理则是在医学发展的潮流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护理模式之一[4]。传统的护理观念认为,对于患者的护理侧重于病情的改善,往往忽略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护患关系紧张、患者配合度不高等,不仅导致了病情拖延,还容易在治疗过后出现心理上的疾病。但心理护理逐渐改善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在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缩短病程的前提下,同时深入对患者的关爱,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来提供各项护理服务的模式[5]。
肝癌在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由于疾病治疗过程时间较长,需要坚持治疗,且在短期内难以看出完美的治疗效果,因而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在本次研究中,经不同护理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肝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迎,吴倩,黎贵.心理支持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5(10):164-165.
[2]张承菊.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6.4(05):97-98.
[3]陈菊香.社区稳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8.2(21):203-204.
[4]苏玉杰,白慧杰.探析心理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5(02):147-148.
[5]孙向宏,王华.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8(16):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