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模块式护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该段期间入院接受肺叶切除治术的患者,随机选取5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模块化护理),来观察护理效果以及作用分析。结果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实施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给予模块式护理模式,有利于通过模块化的护理加快患者的肺功能的康复,同时,通过模块式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使得患者能够重新融入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模块式护理;肺叶切除术;肺功能;生活质量
引言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患者生命。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和疾病困扰,同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加重患者心理压力,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指出,术后有效的护理可促进肺部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模块式护理作为系统的护理方案,可为患者提供信息咨询及宣传,能减轻患者主观感觉和心理焦虑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020年2月~2020年5月,我们对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模块式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该段期间入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选取5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每组各25例。在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2至65岁,平均(48.3±3.7)岁,实验组中,男15例,女1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4至64岁,平均(48.7±3.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感染进行有效预防,积极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此外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及适当锻炼。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模块式护理。模块一:术前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焦虑及担忧,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介绍几位恢复良好、心理健康的术后病人与其交流并示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术前1-2周向宣教患者戒烟,术前2-3天向患者讲解术后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咳痰、吹呼吸训练器或吹气球的重要性,并让患者熟练掌握,使得患者术后有较好的依从性和建立自我护理意识。模块二:(1)术后1-3天是肺复张的关键期和黄金期,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和呼吸功能训练尤为重要。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予雾化吸入、使用震动排痰仪、扣背、食指按压刺激咽喉部、纤支镜吸痰等方法协助痰液的排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指导患者腹式缩唇呼吸、吹呼吸训练器,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吹至少20-30个气球,促进肺叶的复张和预防肺不张的发生。(2)疼痛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教会患者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咳嗽时患者可自己用手按压住伤口的地方再咳嗽,轻度疼痛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与人交谈等。(3)饮食的指导:麻醉清醒后如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指导患者进食水、流质饮食,术后第一日指导患者开始正常饮食。(4)并发症的预防: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双下肢,术后第一日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每日至少3-4次,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以促进全麻手术后胃肠道的蠕动,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5)心理护理:及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消除心理顾虑。模块三:康复训练。术后除了指导呼吸功能的锻炼还要指导患者进行术侧上肢的康复训练,弯曲、上举和内收术侧肩臂等,防止因长期不活动术侧上肢而造成功能障碍。拔管后的患者仍需要肺功能的锻炼和肺活量的练习,劳逸结合,逐渐增加活动量,为重新投入社会生活和工作做积极的准备。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北京裕天医疗技术,型号:HI-101)测定各组肺功能,包括第1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量表内容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两组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肺叶切除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分值的表示均使用计量资料,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尸<0.05时,表示两组肺叶切除患者之间,对比肺功能、生活质量分值存在显著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康复护理组患者的VC、FVC、IC和MVV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康复护理组患者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发病率已居男性肿瘤发病的首位。早期肺癌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通常能达到治愈效果,肺叶切除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方法,肺叶切除后会扰乱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因此,要想对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康复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关键是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
通过本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高,P<0.05。作用分析:通过手术前模块一的实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抚慰,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担忧。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手术知识,提前让患者掌握呼吸功能等训练,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前做好准备,使得患者建立自我护理的意识,提高自我负责的认识和能力。模块二,通过肺部呼吸训练,快速恢复患者的肺部呼吸能力,避免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手术后必然发生的一环,需要给予重视,避免患者因难以忍受疼痛,而出现抑郁等消极情绪。饮食的指导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手术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而且术后麻药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进食少,会形成营养缺乏,因此要指导、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且高蛋白的饮食,促进身体的康复。模块三,让患者逐步通过改善肺部呼吸能力和术侧肢体的锻炼,主张循序渐进,避免患者因操之过急而影响身体痊愈。 综上所述,对实施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给予模块式护理模式,加速了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康复。同时,通过模块式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使得患者能够重新快速融入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杨.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24-325.
[2]屈艳花.康复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921-922.
[3]向希,周建荣.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11:926-930.
[4]国欣涛,焦建龙,魏荣伟,等.康复训练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4):306.
[5]文丽,陈黎,刘灿.模块式护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15-17.
[6]于海文,徐东楚,刘永健,等.呼吸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8,19(2):31-34.
[7]杨秀芹,杨君东,谷振芳,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