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采取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风险管理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选择我院91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首先比较负性情绪,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另外比较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可改善心理情绪,另外也能降低VAP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ICU;ARDS;VAP;负性情绪
VAP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机械通气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容易出现在ICU病房中患有ARDS的患者,发生率据有关临床研究报道为28%,致死率甚至高达25%。除此之外,VAP会间接地导致ARDS病情加重,延长康复日期,增加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双重负担。除了有效的治疗干预外,通过科学完善的ICU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为此类症状起到较好的预防或减轻作用[1]。本文基于此展开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7月~2019年11月,选取我院91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1~65岁,平均(48.49±3.67)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2~64岁,平均(48.62±3.51)岁。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保证病房内彻底消毒,保持舒适温度,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做好日常记录。 研究组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1)首先需要强化ICU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护理中常见风险的管控意识,同时培训相关处理方法,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2)对呼吸机定期展开维护,及时更换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无菌液等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护理人员自身的消毒措施是否彻底,落实无菌操作规范。(3)对患者气道采取湿热交换器联合微泵持续湿化,调节气囊与气管间的压力,通常设定在2.45kPa。(4)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VAP的疾病常识,同时告知其建立机械通气时的优势以及风险,减少医患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1.3观察指标 采取国际通用的焦虑(SAS)抑郁和(SDS)表进行测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越差。 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以实际统计为准。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检验、百分数表示。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患者的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数据显现出差异,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对比(,分)
2.2 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VAP发生率为4.4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7.39%,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1%。对比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png)
3 讨论 ARDS患者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由于过程中所考量到的专业知识较多,期间任何一项细节护理不到位,均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2]。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需要做到对风险的预防,尽最大可能杜绝并发症发生[3]。通常在临床中,VAP的发生原因在ARDS患者中与护理方式有较大关系,尤其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发生的概率明显下降,可见其重要性。
在此次研究中,护理前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另外比较VAP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ICU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加强护理流程的操作熟练度,积极学习各项管理制度[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呼吸机的管理需要提高警惕性,定期更换相关装置,过程中做好自身消毒处理,严格贯彻无菌化操作流程,规范ICU病房内的各项指标设定[5]。最后为了护理工作更好展开,有必要与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各类并发症的病情知识,尤其对VAP出现的可能作说明,在此基础上完善自身操作规范,减少发生率,降低医患纠纷。 综上,对于ARDS患者采取ICU护理风险管理可缓解负性情绪,降低VAP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四清,罗勇军.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08):729-733.
[2]孙兵,唐晓,李绪言,etal.2017—2018年冬春季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1):9-14.
[3]唐烁,包蕾.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09):898-902.
[4]孙晓林,潘世琴,王皓,etal.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9):699-703.
[5]王金荣,高攀,郭淑芬,etal.重症监护病房补充性肠外营养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15):114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