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余红花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余红花
[导读]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

         【摘  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各科室所收集的200株致病菌进行研究,对其展开微生物检验,同时监测其细菌耐药性,记录结果。结果:200株致病菌中主要分为124株革兰阴性杆菌与76株革兰阳性杆菌,具体包含33株肠杆菌(16.50%)、20株肠球菌(10.00%)、56株MRSA(28.00%)、25株非发酵菌(12.50%)、66株MRCNS(33.00%),其中抗菌药物耐药性最强的为MRCNS与MRSA。结论:加强对微生物检验的同时监测细菌耐药性可以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能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降低医院感染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临床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一些细菌与微生物的抗菌药发挥了十分强劲的耐性,细菌抗菌药存在一定的耐性,一旦出现耐性后,患者在使用抗生剂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会产生抵抗力。据相关资料显示,临床生物检测的重点即为多药耐性菌,所以检测微生物与细菌耐性是必不可少的。细菌耐性根据抗菌药与细菌会呈现相应的耐性,患者在治疗时若出现抵抗现象,药物的疗效也会逐渐下降。此外,耐性还会持续性地传播以及扩大,进而变异成耐性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各科室所收集的200株致病菌进行研究,通过常规的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分离,最后给予鉴定,从而获得200株病原菌。
         1.2方法
         在对200株致病菌标本进行分离后,于显微镜下对其细菌个数、形态、类别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致病菌的生理反应与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类型,并加以分类。在此基础上,再对病菌进行抗菌检测,使用的培养基为uneller-Hinton琼脂,本研究所运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纸片是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所产生,检验分析的方法为KirbyBauer,观察分析细菌的耐药性情况。通过检测仪器,并根据相关器械方法以及细菌培养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根据微量稀释法、纸片琼脂扩散法对200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期间所使用的抗生素包含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青霉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
1.3评定方法
         观察并记录耐药菌的菌种分布状况,并且对细菌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200株致病菌数据情况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本文中的数据的计数资料则以“±s”来表示,数据差以“X2”来检测。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差异度大,有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就200株致病菌来分析,其中主要分为革兰阴性杆菌(124株)与革兰阳性杆菌(76株),具体包含33株肠杆菌(16.50%)、20株肠球菌(10.00%)、56株MRSA(28.00%)、25株非发酵菌(12.50%)、66株MRCNS(33.00%)。
         对比常见菌种与抗菌药的耐药性情况,在五类菌种中,其中抗菌药物耐药性最强的为MRCNS,MRSA次之;而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这两类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中的抗药性佳,具体如见表1。
表1常见菌种与抗菌药的耐药性对比表 [n(%)]

3.讨论:
         临床医疗中,常常会出现患者对某一类抗生素药物不敏感情况,如此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情况具体与微生物、细菌与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有关。细菌耐药性通常指的是病原体在多次接触某类抗菌药物后,随着药物的不断积累,对药物出现越来越高的抵抗力,最终呈现出药敏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如此一来,继续使用此药物会产生治疗无效的情况。为此,各大医院也越来越重视感染问题,为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的产生而不断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与微生物的检验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株致病菌中主要分为革兰阴性杆菌(124株)与革兰阳性杆菌(76株),具体包含33株肠杆菌(16.50%)、20株肠球菌(10.00%)、56株MRSA(28.00%)、25株非发酵菌(12.50%)、66株MRCNS(33.00%)。对比常见菌种与抗菌药的耐药性情况,在五类菌种中,其中抗菌药物耐药性最强的为MRCNS,MRSA次之;而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这两类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中的抗药性佳。
         综上,医院应创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让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技术更为规范,并规范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与条件,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提升临床微生物检测水平,最终提升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永聪,陈龙培,陈震.2018年某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主要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17(11):40-42.
[2]林楚楚,郑文萍.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9):66-68.
[3]熊丽娟.临床合理用药中微生物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的应用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184.
[4]王金文,迟玥,杜静,刘敏,宋宇.临床合理用药中微生物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的应用分析[J].名医,2019(05):137.
[5]秦海燕,施茜,任宝军,卢赞,潘枫.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64-65.
[6]梁凤琼,吴柳婷,杜思远.有关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139+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