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他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徐敏 徐会娟 张玉
[导读] 分析心胸外科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他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胸外科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他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60例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是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通过住院时间的前后纳入到优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优质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患者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对比治疗过程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质组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优质组高于对照组,且优质组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对比护理满意度优质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胸外科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胸外科;优质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患者面临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护理工作的高效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心胸外科治疗难度大,护理工作繁重,同时要求护理工作具备灵活性、针对性、时效性[2]。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效率高且患者认可度高的护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心胸外科病人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其他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60例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是2017年1月-2018年12月,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筛选的研究对象为160例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是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通过住院时间的前后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到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优质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是45例、35例;年龄45-75岁,中位年龄(54.39±4.63)岁;疾病类型:冠心病37例,先天性心脏病24例,心包疾病19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是42例、38例;年龄43-76岁,中位年龄(55.71±5.29)岁;疾病类型:冠心病39例,先天性心脏病23例,心包疾病18例。将两组病患基础临床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明确诊断并收治于心胸外科进行个体化治疗,入组后予以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治疗过程落实遵医嘱式的常规护理,主要为加强病情观察,完成各项操作,普及用药知识,予以各方面指导。优质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①重视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度。②贯彻人文关怀护理,予以本组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待。③病情干预,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用药情况,分析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结合诊治情况制定护理策略。④持续性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无论是实施哪种施护模式,都非常重要,针对本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就开始落实并贯穿治疗全程,从而保障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和配合度。⑤优质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环节。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发泄疏导,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其释放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对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每项指标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更佳。出院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生活质量评分
         对比治疗过程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质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的生活质量评分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与住院时间
         对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优质组高于对照组,且优质组有更短的住院时间,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与住院时间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对比护理满意度优质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3讨论
         心胸外科是临床中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有病情重、复杂且进展快的特点,治疗过程常进行手术治疗,这也导致心胸外科成为高风险科室,不仅治疗难度偏高,也对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大多心胸外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态不佳,常存在严重心理负担,使得配合度、积极性甚至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这就需要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从而帮助患者保持在治疗过程身心状态良好。通过有效的干预对策,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重要环节。可以看出,心胸外科患者治疗过程,需要针对性更高的护理策略,也需要灵活的干预手段,不佳要加强基础护理,也需对治疗环境、服务标准 进行优化,从而保障护理和治疗效率。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是当前广受临床与患者认可的施护模式,结合患者的需求、疾病特点,融入预见性理念、循证理念落实各项服务,保障护理服务的有序、有效和全面性
         此次研究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通过环境优化、睡眠干预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将人文关怀贯彻于治疗全程,加强病情干预,实施持续性的全程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干预。研究结果:对比治疗过程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质组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优质组高于对照组,且优质组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对比护理满意度优质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胸外科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敬.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1-1.
         [2]钮林霞.优质护理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60-261.
         [3]郑月星,卜秋丽,莫娇嫡,罗秋平,庄倩.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0):4637-4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