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301841990XXXX0019
摘要:目前,我国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已日渐纯熟,并形成了一个独立性的施工技术体系。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不仅使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为诸多施工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房屋土建;高支模;施工技术;加强建议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当前房建土建工程中应用的较为普遍,其以高空搭建模板的形式,为建筑结构起到支撑、稳固的作用,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提高施工的整体效率,成为辅助房建土建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那么,想要使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施工中有效运用,就要从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加强质量管控,转变传统的施工理念及方式,将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检查、安装梁模板,外圈框架柱梁施工技术,以及浇筑施工技术等,科学性、综合性的应用到房建土建工程当中,从而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水平。
1高支模技术的主要作用及特点
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人均现有土地面积逐渐减少。有些公司需要使用更多的建筑空间来发展经济,满足商业和办公的需求。出于这个原因,在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我国的人口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展现了城市和中国的建筑行业的形象,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施工企业在高层建筑的建设方面,不仅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条件,更重要的是能够被纳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建设,以满足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其主要采用到支撑的建筑模板作为模板,然后采用浇筑高层建筑楼层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工程造价处于在一定的水平,而且还配备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相对比较安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还可以确保在高海拔地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
2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前的检查工序
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安全风险等级较高,据统计数据表明,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因高处坠落以及模体坍塌发生的安全事故比例占据整个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65%以上。因此,在高支模安装前,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高支模的安全性能以及各个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首先检查高支模架体整体结构方案的平、立、剖面图纸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图纸与专项施工方案内容相符。比如梁下立杆与板下立杆间距是否同步,是否设置剪刀撑,板与梁侧交接处的模板构造是否可靠等。其次检查高支模采用的钢管以及扣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是否存在锈蚀或者弯曲变形现象,扣件类型以及扣件重量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最后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现场施工监管体系,确定安全施工管理机制、安全培训机制以及问题上报机制是否健全,尤其是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是否到位。通过事前检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减少施工安全风险。
2.2高支模安装与混凝土浇筑
安装模板时,首先考虑模板拼接与安装模板的材料,在拼接模板时,必须保证长宽对齐,预留的空隙不宜过大,当模板主体安装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模板的整体干湿度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拼接变形情况,而埋下安全隐患。在安装楼面支顶模板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装工序,首先测量楼面标高,然后在纵梁上放线,完成脚手架安装,在安装脚手架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事先测量脚手架的水平以及垂直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脚手架两侧安装应当同步进行,并确保安装完毕后,两侧脚手架处于锁死状态,以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在安装楼面支顶模板时,每一种类型的脚手架立柱应当保持在同一条中心线之上,这样,能够增强脚手架在垂直方向的稳固性。在混凝土浇筑工序,振捣顺序主要从梁中点开始,逐渐向两端平行推进,振捣时应当遵循“稳定均平”的原则,防止漏振或者过振现象的发生。在设置外框架柱梁时,首先进行混凝土柱与梁板的浇筑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井格梁瓦盖施工时,应当将排架与梁柱形成一个水平式的支撑力,确保外框架梁柱的整体稳定性。而且承受主力的主柱梁纵向的水平杆一定要对两端形成一个支柱作用,进而形成一个侧面的力,最后将每一个柱梁中间延伸出的斜向支撑钢管与每一层的脚手架进行衔接。
当外层支撑与框架施工结束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对框架柱梁以及排架的刚度与稳定性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2.3高支模质量验收工序
高支模施工结束后,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对高支模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严格执行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验收标准。比如在对钢管以及扣件进行验收时,检查钢管、扣件是否具有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检测证明,在对模板立柱进行验收时,立柱间距应保持900mm×900mm,立柱接长无搭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需要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应当小于1/3步距。在对水平拉杆进行验收时,水平拉杆必须满足小于等于1.2m步距的要求,并且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建筑层高在8m~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之间需要加设一道水平拉杆,与此同时,水平拉杆端部与四周建筑物必须顶牢,这样才能确保水平拉杆的安全稳定性。
2.4高支模拆除技术
高支模拆除技术主要应用于房建土建工程主体部分完工时,此时需要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核实,如若下一阶段需要高支模技术,则应当重新安装高支模,此时一方面要对高支模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在确保可循环使用后再进行安装,这样可以降低工程施工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在高支模拆除过程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较高的复杂拆高难度,所以需要确保拆除流程的完整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如杂物、脚手架施工工具的处理,警示牌的放置,以及拆除工具的预备等,并在拆除过程中需要对高支模拆除材料妥善管理,即构件和模板,做好数据参数检测和统计工作,并合理报备与安放。
3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建议
3.1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施工企业应该消除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陈旧发展理念,根据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与岗位工作需求,制订针对性专业培训计划,促进施工人员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施工规范性的提升。同时,应该加强岗前培训,使其了解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防止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3.2应该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为此应该由专业人员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调查与分析,确保其具备生产资格证与良好的社会信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高支模所用材料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力学性能检测,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应结合市场价格和政策等因素,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价格波动过大引起的成本升高问题。
3.3应该编制高支模专项方案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有效勘察,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增强专项方案的可行性。重点对钢管支架的搭设、工程监理等加以关注,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制订合理的应急预案,加强对意外因素的综合分析,确保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对企业和人员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当前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趋势下,建筑企业只有合理控制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的提升,增强其自身竞争实力。但由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养问题、管理部署问题等,会导致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隐患。为此,应在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高支模检查、楼面支顶的安装、外圈框架柱梁施工、混凝土浇筑、高支模的验收和高支模拆除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切实增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耿文强.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7).
[2]田慧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3).
[3]李聪.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