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明淑兰
[导读] 并发症指的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疾病转换偏离了事先所诊断的轨迹
        并发症指的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疾病转换偏离了事先所诊断的轨迹,并出现了新的迹象和症状。其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预测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务人员可以判断病人可能有一定的情况发生。二是无法控制的,基于预见,医生提前介入,但仍未能阻止这种情况。例如:阑尾炎手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就属于阑尾炎手术并发症。那么在ICU护理操作中有哪些常见的并发症呢?其预防与处理规范又有哪些呢?

        1、意外拔管:因其舒适度、置管方式和类型的改变、导管固定不正确及对患者镇静镇痛不当、约束不正确等,或者护士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人员不足等原因,从而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的预防:
        (1)加强观察患者的意识、耐受性、导管位置和深度、导管固定情况等;
        (2)选择合适有效的导管固定方式;
        (3)及时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采取身体上的约束;
        (4)选择合适、较为舒适的插管方式;
        (5)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合理的使用镇静镇痛剂;
        (6)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7)对于重点群体,要加强巡查,避免发生危险事件。
        处理规范:
        (1)报告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2)评估患者病情,气管导管拔出时要观察血氧饱和度;
        (3)行对症处理,必要时重新插管;
        (4)密切监测,按医嘱做好相应处理做好记录;
        (5)气管导管拔出时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按医嘱做好相应处理,作好记录。
        2、气道、气管导管堵塞:如果气道、气管导管堵塞的话,可导致咳痰困难、气道出血、痰痂形成等情况,因其堵塞部位不同,所以导致的后果也不同,常见的后果有:低氧血症、窒息、肺不张等。
        气道、气管导管堵塞的预防:
        手术之初病人必须侧卧,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而且还需经常变换体位,不仅能预防压力性损伤,还能使肺各部位的呼吸运动不停滞。
        处理规范:
        当患者气道、气管导管堵塞时,应注意气道湿化、翻身及叩击背部促以进排痰,并及时将痰吸出。有呼吸机支持的病人也应注意保持湿化液的温度。对于痰痂较深,不能自行排痰或者无法吸出的病人,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其取出。痰痂缓解后,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的患者,常需借助呼吸机的支持以改善通气,从而纠正低氧血症。如果人工气道因气道出血而阻塞,导致气体无法正常排出,此时应及时更换气管导管或者气管套管。
        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导管放置的时间、种类、操作、位置、术后护理以及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都可能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1)必须要保证所输入液体的无菌性;
(2)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
(3)置管或更换敷料时用氯已定对皮肤进行消毒;
(4)尽量穿刺锁骨下静脉;
(5)医务人员在护理患者之前,应严格对其手部进行消毒;
(6)每日评估持续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7)加强插管后的护理。


        处理规范:
        如发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应及时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并保留导管末端,进行细菌涂片的培养和鉴定,并同时送中心静脉血培养,以便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一般需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甲硝唑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必要时也可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4、肺部感染/VAP:呼吸机支持呼吸、人工气道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更易发生肺部感染。VAP是病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停用呼吸机48小时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感染,机械通气后5天内发生VAP约占30%,死亡率为33%-50%(是未发生VAP患者的5-7倍)。此外,年龄比较大、基础疾病较重、免疫力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此类并发症。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在患者气囊上方粘液(患者自身细菌或交叉获得性细菌)在上呼吸道、口咽、上消化道中定植,之后通过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或切口)将其误吸入肺部,从而造成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的预防:
        (1)定期对病房及病房内物品、医疗器械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2)将床头适当抬高,角度在30至45之间;
    (3) 每天停一次镇静剂,并观察是否可以解除医疗器械等;
        (3)应尽早停用抗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4)口腔护理:用2%氯己定每天至少进行四次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5)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排痰;
        (6)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
        (7)维持理想的气囊压力,定时气囊上分泌物吸引
处理规范:
        (1)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导管放置时间预计72小时以上,并采用气囊上方有侧孔的气管导管);
        (2)压力监测,每天至少三次(25-30cmH2o);
        (3)集水杯应始终保持最低水平,冷凝水应及时倒掉;
        (4)在拔除气管或放气之前,应确保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是清理干净的。
        5、静脉血栓栓塞症(VET):此类并发症是由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手术、肿瘤病史,以及严重的心肺疾病、较重的感染或使用呼吸机与镇静剂所导致的。肺血栓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两种主要类型。血液凝固性过高、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是形成血栓的三大主要因素。肺栓塞的典型症状是咯血、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这些症状无特异性,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1)早期活动,纠正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以及定期锻炼等;
        (2)给予患者加压弹力袜、充气泵和足底静脉泵等器械;
        (3)给予患者华法林、少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等药物。
        处理规范:
        (1)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以便于及时发现肺血栓和深静脉血栓;
        (2)对患者进行呼吸周期支持治疗;
        (3)给予其抗凝溶栓的护理和治疗(注意药物性出血的观察)。
        以上内容就是ICU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了,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常规的预防和护理规范能有效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患者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关心、爱护也能有效帮助其早日恢复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