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独立学科,超声作为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目前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性的使用及发展,其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无辐射以及诊断时间短的优势特点,但与CT及MRI相比,超声所呈现的图像水平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医师临床经验及操作专业化水平也会影响到超声诊断效果,因此,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超声专业医师就显得尤其重要。
1.做一名合格超声专业医师的必备基本条件
1.1丰富的临床知识
超声医师不应仅依据临床医师申请的脏器进行检查,而是多掌握疾病临床知识与内在联系之间的关系,患者是超声医师最为生动的教材,超声检查过程中取得患者积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检查前,应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协助于其采取舒适体位姿势,告知超声检查的安全性,以缓解其紧张负面情绪,提高检查配合度。超声医师不能仅凭借简单的超声表现就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应将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及其他医学检查结果联合起来进行病情诊断。
1.2扎实的理论基础
超声医师应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包括有超声专业知识、图像分析基础、电子学基础以及超声物理基础等,同时还应掌握生理、病理及解剖方面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的良好性将影响超声医师对患者疾病特征的认知,影响超声诊断结果。
1.2娴熟的操作技能
超声检查对超声医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必须熟悉的掌握各系统生理及解剖知识,且需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包括标准切面以及扫查手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超声在患者病情诊断中发挥出最大功效,进而为临床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提供有效支持,不得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迎合其他检查或者是临床诊断现象的出现,保障超声诊断结果的客观性。
2.基本条件获取方法
2.1有强烈的求知欲
待自己对超声影像学知识深入学习后,可带着一些深层次问题与临床专业超声医师进行请教,同时也可以以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多与临床专业超声医师进行联系,以获取很多的临床信息,这样将有利于使自己思路更加周密及广泛,促使超声诊断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
2.2明确超声医师应有的知识结构
超声检查所涉及临床专业较多,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超声专业医师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深度及宽度,其中业务宽度是指可对各专业疾病知识又一定系统化的了解,深度是指可对各专业疾病的临床表现、生理病理过程及并发症情况等有良好的鉴别能力。
2.3创造机会,加强实践
超声检查具有很强的操作实践性,只有自己完成的调节仪器、扫出超声切面等工作,并结合其他超声图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才可得出客观正确的诊断结果,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可对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并可在脑海中形成深刻认识。
2.4多与专家进行工作交流
应把握每一次与专家进行交流开会的机会,多听取专家建议,将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受益匪浅的影响,专家在其自身领域内肯定有独到的工作经验,多与其进行工作交流,有利于促使自己在现有条件上得到更大的进步。
2.5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及责任心
应保持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及态度,认真对待每位患者,坚持对疑难病例患者及罕见病例患者的追踪,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应了解其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多到病房,多与临床医师参与患者病情讨论,这样将有利于使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论得以印证及对照,以此降低超声漏诊及误诊机率。
3.保障超声所见表述客观性,力求数据精确
任何迎合其他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结论的超声结果均会降低医生及患者对超声医师的信任度,应切实领会到超声诊断疾病的价值及临床医师需借助于超声解决的问题,而后有的放矢的得出客观、精准的超声结论,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描述时应保障与影像学表现结果相符,并使用专业化及规范性的词句来表达超声诊断结果。
4.确保诊断报告的恰当性
4.1超声报告应准确做出超声诊断
近年来,众多超声医师学者对如何让超声检查做出恰当诊断方面的分歧较大,对于对疾病有确诊价值的超声检查可直接做出明确的临床诊断,例如积液、部分瓣膜病、囊肿、先心病以及心肌病等,但是对于对疾病确诊有参考价值的超声检查来说应尽可能得出与客观实际相符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以供临床医师借鉴,得出此种超声诊断结果时应注意,不得因盲目自信而产生不必要后果。
4.2以确保保证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误诊机率为目标
应谨记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属于保障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基础,实际工作中出具不确定诊断结果后应继续对病例进行追踪,以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诊断水平。实际工作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得出现责任心及技术性错误,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密切配合(见图1),时常提醒自己态度散漫、对待工作漫不经心及对患者缺乏责任心是不可原谅的。
图1:超声医师与同事之间的密切配合
结束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超声专业医师,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及临床实践经验,还需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及虚心的学习态度,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以此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降低因多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诊及误诊的机率,且还需保障诊断结果的客观性及精确性,以此为患者病症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耽误其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