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行头痛是指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以头痛为主证的病证,通常呈周期性发作,严重者剧痛难忍,月经后症状消失。西医对经行头痛的治疗通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不良反应。中医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在治疗经行头痛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的方法,为经行头痛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经行头痛;中医治疗;综述
随着社会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经行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此病在西医学中属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中医学中隶属于“经行前后诸证”。近些年中医药不断深入探索经行头痛的病因病机,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对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病因病机
我国对头痛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内经》称头痛为“脑风”、“首风”,《伤寒论》也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1]
经行头痛属头痛范畴,历代医家对其记载和论述不多,仅在清·张璐所著《张氏医通·头痛门》中有简要记载,“每遇经行头辄痛,气满,心下怔忡,饮食减少,肌肤不泽……”。现代中医学认为经行头痛由气血阴精不足,清窍失养所致;或因痰瘀之邪上扰清窍致头痛;或因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而致头痛。韩延华教授[2]认为经行头痛由气虚、血虚,肝火,肾虚肝郁、痰瘀阻络、脉络不通等所致。
王秀霞教授[3]推崇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故肝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血壅滞,不通则痛,遂发此病。
2中医药治疗方法
2.1经方治疗
历代医家善用经方治疗经行头痛,现代医家则在经方基础上加减,治疗经行头痛取得了显著疗效。董燕[4]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瘀型经行头痛,头痛涉及头后部、颈部,加桂枝、羌活;前额、眉棱骨头痛为主,加葛根;巅顶头痛为主,或涉及目系的减川芎,加藁本、吴茱萸;两侧颞部、耳周头痛为主,加柴胡、黄芩。结果通窍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薛晓丽[5]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经行头痛,总有效率90%。
2.2验方治疗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治疗经验积累,现代医家对经行头痛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治疗方法,自拟方药治疗经行头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徐丽[6]采用自拟补血疏肝汤加减(基础方:女贞子、熟地、蔓荆子、川芎、柴胡、防风、玄参、麦冬、黄芪、鸡血藤、甘草)治疗肝郁肾虚证经行头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补血疏肝汤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体征,且未见不良反应。王嘉琪[7]认为经行头痛多为肝郁血瘀而致,故应用自拟清肝活血汤加减(基础方:羚羊角、钩藤、红花、川芎、赤芍、茯神、菊花、柴胡、丹参、生甘草)治疗经行头痛患者,总有效率95%。王磊[8]采用口服自拟疏肝三两三方加减(基础方:当归、川芎、益母草、醋香附、郁金、川楝子、炙甘草、柴胡、白芍、全蝎、蜈蚣、三七粉)治疗经行头痛,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3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
针灸因其费用便宜,无毒副作用,无论是单独针刺,还是配合中药或联合灸法,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余百权[9]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患者。取穴:风池、头维、太冲、中封、阳辅、合谷。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2.9%。吕文静[10]选取头部穴位,采用三点透刺法,自太阳穴刺入,针尖朝向率谷方向进针,率谷透正营,正营透百会,均为沿皮透刺。
总有效率86.20%,三点透刺法疗效显著。
近年来,民族疗法在经行头痛的治疗上也取得满意的疗效。壮医学把经行头痛归为“龙路”“火路”病范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运用药线的温热、药效及对穴位的刺激,疏通气血治疗疾病。范小婷等[11]将经行头痛患者予壮医药线点灸(点灸穴位:根据天、地、人三部进行取穴)治疗,总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
4综合治疗方法
宋鸿雁等[12]采用口服自拟补血平肝汤(四物汤加钩藤、天麻、桑叶、菊花、蔓荆子等)配合针灸治疗(主穴:气海、百会、风池、合谷、太冲)经行头痛,总有效率97.30%。王璐等[13]采用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经行头痛,发作期(经前期):中药选择逍遥散加味,头针取顶中线及双侧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以及顶颞后斜线下2/5,远端取合谷、血海、太冲、太溪、三阴交。缓解期(经后期):于月经完全净后开始,治疗14天。中药选择八珍汤加味,月经净后第1周连续针刺5天,休息2天,后两周每周2次。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张贯姣[14]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经行头痛,西药口服谷维素片、维生素B6片,痛重者加用芬必得胶囊1粒,痛时服。中药辅以逐瘀通窍止痛汤,经前3天开始服用,至经后痛止停服。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
5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经行头痛方法各异,如中药、针刺等方法均具有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的优点,且文中治疗方法可相互配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结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1)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阐述较少,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其机制及病因病机。(2)由于针刺治疗方法繁多,针刺的时间不同,有些文献选择经前7天,有些则选取头痛发作时干预,很难总结出最佳针刺时机,在临床治疗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标准。如何针刺能更好应用于临床经行头痛的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3)目前经行头痛没有规范的辩证分型,多是通过患者的症状辩证施治。规范经行头痛的辨证标准,可提高疾病诊断治疗的可靠性,提高中医对于经行头痛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王圣洁,孙美娜,赵静雨,韩延华.韩延华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经行头痛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06):469-471.
[3]范晨伊.王秀霞教授治疗肝郁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4]董燕,杨英艺.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瘀型经行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8,50(11):129-132.
[5]薛晓丽.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6]徐丽.补血疏肝汤治疗经行头痛(肝郁肾虚证)的临床观察[天].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
[7]王嘉琪,崔晓萍.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8):777.
[8]王磊,刘福奇.疏肝三两三治疗经行头痛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7):136-138.
[9]余百权.针刺治疗经行头痛28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0):706.
[10]吕文静.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经行头痛临床观察[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11]范小婷,沈小淞,黄玉娟,陈攀,林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34-36.
[12]宋鸿雁,薛建堂,霍玉梅.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经行头痛37例[J].现代中医药,2008(02):33-34.
[13]王璐,黄晓桃,梁少荣.头针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血虚肝郁型经行头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4):90-93.
[14]张贯姣.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行头痛50例[J].河南中医,2012,32(03):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