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吴国栋
[导读]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摘要】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应用于临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过继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关键词】 肝癌 免疫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栓塞、射频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等。放化疗最大的缺点是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副作用大,易对机体造成继发性损伤,即使是根治性手术也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免疫逃逸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免疫耐受,激活肿瘤的杀伤功能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向。目前,肝癌的免疫治疗有多种策略。
                1 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利用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主动杀伤肿瘤细胞。目前,肝癌的主动免疫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和异种重组甲胎蛋白疫苗。
1.1树突状细胞疫苗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最重要的功能是激活静息T细胞。由于许多肿瘤患者缺乏功能性DC,不能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因此在体外诱导功能性DC对于主动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实验都是利用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激活,或热休克蛋白和肿瘤细胞负载DC制备DC疫苗,然后将这些致敏DC疫苗回流体内,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肿瘤免疫排斥反应。MAGE-1在肝癌中的表达率高达80%,提示MAGE-1可作为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吴鸣宇等MAGE-1肽负载DC体外诱导高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肿瘤睾丸抗原(Tumor testis antigen,CT)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除睾丸外,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NY-ESO-1是CT抗原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抗原。结果表明,NY-ES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30%-40%)。张文敏等。用原核表达纯化的NY-ESO-1蛋白肽攻击DC,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肽刺激DC可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TL的产生。
        1.2 甲胎蛋白(AFP)多肽疫苗
        AFP不仅是肝癌诊断的标志物之一,而且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甲胎蛋白多肽疫苗是一种刺激肝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巴特菲尔德等人。报道10例Ⅲ-Ⅳ期肝癌患者用甲胎蛋白肽休克DC疫苗治疗。6例AFP特异性T细胞增多,6例AFP特异性T细胞合成IFN-γ的比例增加。提示AFP靶向疫苗具有免疫活性。
        1.3 肝癌肿瘤疫苗
        肝癌疫苗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处理,改变或消除自身或同种肝癌细胞的致瘤性,保持免疫原性,输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Yang等人。结果表明,H22全细胞疫苗可诱导肝癌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2 过继免疫治疗
        ATT是一种将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细胞诸如:LAK、TIL、CTL细胞、细
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转移给肿瘤患者的被动免疫治疗方法.       
        LAK细胞是用高浓度IL-2激活的肿瘤患者自体或正常供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AK细胞在体外有广谱的抗自体及异基因肿瘤的活性,为MHC抗原非限制行杀伤,LAK细胞与瘤细胞接触可直接溶解、并杀伤瘤细胞。
        Til细胞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淋巴细胞经IL-2培养后产生的。肿瘤杀伤活性受MHC的限制,即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相同数量的TIL细胞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是LAK细胞的100倍,但在体内,TIL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没有明显提高。
        CTL细胞为特异性多肽抗原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克隆,多采用MAGEs的抗原肽对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刺激、致敏、增殖后回输体内。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其表面既有T细胞表面标志物(CD3)又有NK细胞表面标志物(CD56),具有T细胞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非MHC限制性杀伤肿瘤的特性。具有增殖快、抗肿瘤活性高、毒性低的优点。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粘附分子LFA/ICAM-1与肿瘤细胞结合后,分泌大量含BLT酯酶的颗粒,穿透细胞膜,导致肿瘤细胞溶解。结果表明,CIK与同源DC共培养时,DC分泌的IL-12显著增加,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
        3 结语
        目前,多种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策略已显示出其优越性,特别是在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虽然免疫治疗也有一些副作用,但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将很容易得到解决,从而发挥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鸣宇,蔡兵.MAGE-1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8.
[2] 张文敏,+陈裕庆.NY-ESO-1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
[3]沈宗毅,李卯晨,白素杭, 等.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2):2326-2338.
[4]邓康健,谢兴旺,王雪艳, 等.肝细胞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5):2923-2928,2934.
[5]李靖,肖金成,郑琳,康鑫鑫,朱文良,郭晨阳.含洛铂方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896-902.
[6] 金国贤,刘春宽,蒋雁,钱钧.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联合DC-CIK治疗对中晚期肝细胞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04):43-47.
[7]        程黎,苟剑林,刘燕,颜朗,刘定志,胡大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对中晚期肝癌细胞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02):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