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 郑凤娟
[导读] 文章主要针对疼痛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疼痛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划分即研究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疼痛干预措施,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术后疼痛程度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疼痛采用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疼痛护理;骨科术后;干预效果
         引言
         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发生率较高,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因外伤所致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手术为临床上治疗多种骨折的常用方式,而疼痛则为骨折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情况、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极大。如何减轻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一直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为改善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本院建立无痛病房,采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对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划分即研究组和对照组,n=42,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7例,年龄为22-59岁,平均年龄为(40.16±5.37)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6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为24-59岁,平均年龄为(40.21±5.39)岁,常规资料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本次研究结果无影响。
         1.2方法
         (1)为患者建立疼痛档案,定期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在档案中准确记录,以便于掌握患者术后疼痛特征,为疼痛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2)术后1周内为患者疼痛高发期,这一阶段加强患者疼痛监测,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3)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术后疼痛为正常现象,避免患者产生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并嘱咐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情支持。(4)术后早期患者处于卧床状态,舒适度较低,可能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加深。护理人员教会患者一些能够缓解疼痛的方法,如看搞笑视频、听音乐等,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5)可采用物理疗法缓解患者疼痛,如术后局部冷敷等。指导患者家属辅助患者术后早期在病床上进行被动躯体活动,增加患者活动量,以减轻术后疼痛,预防肢体痉挛痛和畸形。(6)药物疼痛干预。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诉说,并根据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同时可利用专门的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对于疼痛较为严重,影响睡眠者,可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治疗,用药时需结合患者疼痛性质合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剂量。

对于轻度疼痛者,可通过非阿片类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对于中度疼痛者,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弱阿片类药物治疗;对于重度疼痛者,则可采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用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用药30min后,2h内需观察药效作用,再次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首次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后8h内完成,术前QD完成疼痛评估;术后根据疼痛评估分值确定评估次数,疼痛评分≥4时即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并每日3次评估;疼痛评分≤3时评估改1次/d,转为其他治疗方式;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行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min或者口服药后1h),将评分结果记录在疼痛评估记录表。
         2结果
         组间术后疼痛程度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手术治疗之后出现疼痛症状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一种情况,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个体主观意识以及组织损伤等。如果再手术治疗之后,长期出现疼痛现象,那么患者在康复期间将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消极的心理情绪,这对于术后康复过程以及心理性的变化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他们术后病情恢复缓慢以及躯体症状难以恢复。患者在手术治疗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减轻他们的疼痛感,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病情的康复,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出现。本文所研究的疼痛护理模式包含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止痛护理等具体的护理内容,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可以全面的对他们进行疼痛护理,并将降低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疼痛感。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骨折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骨折手术在临床当中的开展更加广泛。对于骨折患者来说,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医护人员研究的永恒课题,是当前临床治疗当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患者在过度疼痛的情况下,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康复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阻碍。而随着我国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镇痛护理干预已经成为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当中的重要组成,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护患关系,实现患者康复质量的提升,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张育奇.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1):79-80.
         [2]徐雪峰.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7):799-800.
         [3]马涛,査圆,马秀琴,等.系统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0):2077-2079.
         [4]王晓艳,钱红,陈玲.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449-451.
         [5]张明英.骨科术后镇痛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310+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