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如何形成的该怎样护理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杨贤容
[导读] 现如今,虽说我们并没有完全阐明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同事因为慢性胃炎被折磨的痛苦不堪,因为自己是医生,所以尝试了很多方法,但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最近已经被慢性胃炎折磨的无法工作了,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因为看到了同事治疗慢性胃炎的艰辛,也知道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所以对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汇总整理,希望将其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
一、慢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现如今,虽说我们并没有完全阐明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但还是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致病因素:①急性胃炎反复发作。急性胃炎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便会造成急性胃炎的反复发作,由此而导致的胃粘膜病变是引发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②服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也会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概率。同样,如果在进食时不能进行充分咀嚼,质地相对粗糙的食物也会损伤胃粘膜,进而造成慢性胃炎。另有研究显示,常年吸烟的成年人患慢性胃炎的概率也要高于没有吸烟习惯的成年人,主要是因为烟草中的草酸或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同样会造成胃粘膜损伤。③十二指肠液反流。如果患者存在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的问题,便会造成胆汁及十二指肠液的反流,这也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④免疫功能改变。由于患者免疫功能改变而导致的慢性胃炎已经得到了临床医学专家的重视。具体来说,患有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慢性胃炎的并发症,所以本病也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有关。⑤其他因素。参照相关临床数据可知,患者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都有可能会出现慢性胃炎的并发症,因此对这类问题也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及重视。
二、慢性胃炎的症状特征
        具体来说,由于慢性胃炎所导致的胃部病变既可以覆盖胃的一部分,又能够在特定情况下扩散至整个胃部,因此患者还是应当提高对这类病症的关注度、树立起足够的风险意识。而其症状特征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位置有饱胀憋闷和疼痛感,恶心、嗳气以及消瘦等。②症状轻重与胃粘膜病变程度或有不一致,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餐后饱胀以及反酸等症状。③如果患者属于萎缩性胃炎,那么还会出现贫血、水瘦、舌淡以及腹泻等症状。临床数据证实,个别患者的粘膜糜烂及上腹疼痛症状会异常显著,而且有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


三、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确保早日康复。因为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长、治疗见效慢、易反复的特点,所以患者很容易会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情绪的过度变化则会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之后便会出现胆汁反流的问题并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因此家属一定要多给患者一些安慰和鼓励,要让其明白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治疗养护手段及其中的原理,进而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作为患者,也应当去学习、了解有关于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的知识,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饮食护理
        这一环节的工作是治疗慢性胃炎并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控制饮食的成分、质地以及进食次数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这将促进患者胃粘膜修复、帮助其缓解症状。饮食需要做到多样化、个体化,要在尊重患者原有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为其定制食谱,保证其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如果患者存在贫血的症状,则可以多吃一些含铁量丰富和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患者具体选择的食物应以易消化和软质食物为主,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控制好盐分的摄入。可以适当吃一些家禽、乳类、鱼类和豆制品,主食方面也需要摄入一些粗杂粮,切忌饮食过度“油腻”。以上食物都能够达到促进胃粘膜恢复的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此外,在进食时必须要做到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每餐饭应以8分饱左右为宜,饭后半小时也可以通过散步来促进消化。
3、服药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慢性胃炎患者要尽量控制服用对胃部有刺激性的药物。像如阿斯匹林、保太松以及消炎痛等,这能够为维护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慢性胃炎虽说治疗时间非常长、见效慢,但却并不复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养护,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便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当然,这方面的自我护理、养护需要以明确其发病原因为前提,今后患者要提高对该类病症的关注度、加强对于慢性胃炎的了解,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