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喘息,患者及其家属主要是关注是否出现喘息及咳痰症状,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营养状态。慢阻肺患者最大的并发症是营养不良。应高度重视饮食,并做好饮食调节,明确饮食禁忌。
1.慢阻肺疾病介绍
慢阻肺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一类慢性呼吸疾病,疾病的临床特征呈不完全可逆及进行性发展。慢阻肺疾病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现阶段慢阻肺疾病没有特效药,疾病治愈难度较高,需要在医学的指导下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因此,为了降低慢阻肺疾病发病率,应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2.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咳嗽。患者会出现长期反复咳嗽,并且咳嗽症状越来越严重。在发病初期阶段,患者的咳嗽呈间歇性,在早晨期间咳嗽症状较为严重,在早晚期间或整日均会出现咳嗽,在夜间咳嗽症状不明显。轻症患者在冬春两个季节发病率较高,在夏秋两个季节咳嗽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在四季咳嗽症状均较为严重,尤其是在冬春两季咳嗽症状会随之而加重,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气流受限症状,但是患者无咳嗽症状出现。第二,咳痰。在咳嗽之后,患者会咳出少量灰白色的黏液痰,清晨及合并感染时患者的痰量较多,并且还会伴有脓性痰,仅有少部分患者在咳嗽时不伴有咳痰。第三,呼吸困难。在发病的早期阶段,仅在劳动时才会出现呼吸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在日常活动及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第四,喘息及胸闷。部分患者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胸部会出现紧闷感及喘息症状。第五,食欲不振状态差。在晚期阶段慢阻肺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及精神状态差等情况,在咳嗽时,痰中带血。
3.慢阻肺饮食中的“一忌”和“一益”
慢阻肺患者在饮食中应做到“一忌”和“一益”,应少食高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如面食及谷物,多喝水。是因为相同热卡在产生时,碳水化合物产生的CO2要明显多于脂肪。慢阻肺患者受通气功能障碍影响,无法通过通气功能将CO2排出来,进而引发呼吸衰竭疾病的产生。由于慢阻肺患者相较于一般人所需能量较高,需要将每日的能量摄入量控制在2500千卡以上,在为患者补充能量时,应注意糖脂比例,不要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米饭中包含中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会累积大量的二氧化碳,主食只占全部能量的35%-50%,吃适量的主食,有助于节氮,预防酮症现象的产生。若患者没有高碳酸血症、明显呼吸困难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状态下,才无需限制主食。
理想的饮食结构为:蛋白质为15%-20%,脂肪为20%-30%,碳水化合物为50%-60%。应为慢阻肺患者补充各类营养元素,以此来缓解呼吸肌疲劳,控制水分的摄入量。是因为大多数的慢阻肺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会引发呼吸肌疲劳,咳嗽及排痰无力,呼吸困难及气促加重,导致水分出现大量的丢失,受体内缺水影响,痰液较为粘稠,并且无法排出去。患者每日的饮水量应控制在8-12杯,2000-2500ml,有助于加速痰液的稀释,确保痰能过快速的咳出去,改善患者的咳痰及咳嗽症状。在日常饮食中,无需特别忌口,应多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每日蛋白质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每公斤1.2-1.5g,每日喝1杯牛奶,吃2-3两瘦肉和1个鸡蛋,以促进肌体能够快速得到修复。在蔬菜上,应多食西红柿、萝卜、白菜、茄子、黄瓜、菠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蔬菜,以增进患者的食欲,提升患者的肌体代谢能力,完成对患者血管及肺部等组织功能的保护。多食苹果、橘子、梨、香蕉等新鲜的水果,及时为患者补充电解质及水分,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慢阻肺患者在饮食上忌生冷、咸食,尤其是忌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以防止对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刺激而引发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另外,还应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青椒、洋葱、豆类、甘薯及汽水等,防止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通气负荷加重。应避免食用油腻肥厚食物,该类食物包括松花蛋黄、动物内脏、鲫鱼子、鱼肝油、凤尾鱼及蟹黄等。少食腌制、过甜、罐头、海鲜及酱菜类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冷、生硬类的食物,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刺激,进而引发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
.png)
4.慢阻肺患者饮食需要注意的问题
4.1高蛋白高营养饮食
慢阻肺疾病的产生,会引发吸收消化不好及消化道瘀血等情况的产生,应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及高纤维素类的食物,以此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4.2多食低钠饮食
患者在饮食上,不可食过咸的食物,应多食低钠类食物,因为太咸的食物会加重肾脏和心脏负担。
4.3应注意保护胃
应注意保护我们的胃,有很多的慢阻肺患者均说过自己消化不好及肚子胀,在日常饮食上应切记食用过于油腻及生冷的食物,以帮助我们的胃,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慢阻肺疾病在饮食上有它的禁忌,在疾病治疗期间应尤为注意饮食安全,不可因为一时口腹之欲,而导致疾病治疗前功尽弃。因此,对于慢阻肺疾病患者而言,明确饮食禁忌具有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