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赵斌
[导读] 分析、探讨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检栓塞出现的风险,并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检栓塞出现的风险,并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  将前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例患者命名为A组,在术后第一天利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另35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进行干预,命名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切口处的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等粘膜的发生率。结果  利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的A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5.57%,B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43%。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结论  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与预防;脊柱手术
在进行了临床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群体中,静脉血栓栓塞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静脉血栓栓塞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产后、骨折及较大创伤患者的手术患者中常见,多形成于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处。在血栓形成的一个月内(即静脉血栓急性期),利用具有抗凝、溶栓作用的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能够很大的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1-2]。若在亚急性期单纯使用抗凝溶栓的西药进行干预,则没有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出现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对比、验证不同药物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并在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分布于32~65岁,平均(53.52±2.41)岁,腰椎手术13例,胸椎手术6例,颈椎手术11例,脊柱侧弯矫形术3例,多部位联合手术2例;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分布于34~67岁,平均(53.73±2.67)岁,腰椎手术14例,胸椎手术7例,颈椎手术9例,脊柱侧弯矫形术2例,多部位联合手术3例。患者的身高、体重等资料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佩戴加压弹力袜。在手术后,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方案。视患者的情况可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运动,也可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运动。
A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选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进行治疗,皮下注射40mg,一天一次。B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使用利伐他班,口服10mg,一日一次,药物服用至患者能下床进行活动的第二天。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分布于5~20天这一范围内,用药的平均时长为8天。
    1.3  观察指标
在全部患者进行手术前的一周与手术后的一周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的下肢血管是否存在静脉血栓。在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切口进行观察,记录引流量,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消化道等粘膜是否出现出血现象[3]。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利用%进行计数表示,利用卡方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若对应P值小于0.05则表明术前、术后的观测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2  结果
    2.1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
利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治疗的A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服用利伐沙班的B组患者。详情见表1。

    2.2切口引流量与不良反应
通过观察,A组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量为(180.51±12.71)ml,而B组患者的引流量平均值为(187.73±13.51)ml。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引流量之间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抗凝治疗中,均未出现呕血、粪便发黑以及粘膜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研究表明,若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不对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的干预,患者在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概率高达40%~60%。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与术后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概率的措施。借助药物与器械在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方面上有一定的效果,但人们仍在寻求一个更优质的预防措施。据现有的关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0.9%~15.5%范围内波动,仍无一个切确切的发生率。但一旦患者静脉血管内出现栓塞,那么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造成进行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多种多样,至今尚未对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原因进行确切的阐述。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发现静脉血管出现血栓栓塞的情况。而在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的A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5.71%,口服利伐他班的B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达到11.43%。本次实验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与相关报道中的数据相符。从本次研究中发现,脊柱手术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概率并不高,但静脉血栓栓塞较难发现,但能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4-5]。
对于脊柱手术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基本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做好负压引流工作,为患者选用合适的止血带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注意包扎的松紧程度,避免过分挤压静脉;(2)将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知识点适时的传输给患者,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协助早期肢体功能的锻炼,并给予患者鼓励;(3)在术中与术后督促患者适当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的粘度;(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的作息饮食习惯,告知患者禁烟酒,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血糖、血脂的控制工作[6-7]。
药物预防措施:选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利伐他班等间接凝血酶抑制剂与直接Xa因子抑制剂,与凝血酶直接结合,起到抗凝作用。本研究证实,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是由几率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因此,需要积极地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干预。利用低分子量肝素与利伐他班进行抗凝处理是有一定效果的,且低分子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更为明显。由于实验人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够对药物的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调查,且在患者出院后未进行走访,所以相关的药物使用标准未能明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当扩大实验样本,并进行更全面的观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舟涌,陈鑫.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4):2611.
[2]张金洪.用两种抗凝药物预防脊柱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211-212.
[3]范运杰.低分子肝素预防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8):64-65.
[4]张金贵.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4):33-34.
[5]于峥嵘,李淳德,邑晓东,等.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05):661-6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