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县级的结核病防治科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的管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中心收治结核病防治科病人微生物检验标本320例,320例均为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并统计不合格的标本来源及原因。结果: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320例来源构成中痰液标本(36.25%)为主要来源,尿液标本(29.69%)次之。不合格的主因是标本的污染(25.28%),采集的时间错误(17.83%)次之。结论:根据具体的问题,加强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不断地加强质量和管理的控制,保证其效果,是可以有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保证的。
【关键词】质量控制;微生物;管理;标本
在临床的治疗当中,微生物的检验是十分常用的手段,因为科学且精准的微生物检验应用在临床的诊断中可以有效地减低误诊和漏诊的概率,进而及时正确对病人的疾病认知,使用相应的治疗的手段,这样对临床治疗的质量是很有保障性的,在临床医学不断的发展中,医学的水平不断进步中,微生物检验对其的检验标本控制管理是愈发地重视[1]。本文将立足于县级的结核病防治科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的管理效果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随机选择2016年-2018年收治的结核病防治科病人微生物检验标本320例作为研究的样本。标本的来源为:粪便、血液、痰液、分泌物以及尿液等。进行微生物检测标本的搜集工作由管床的医生和临时的护士进行负责。
1.2方法
准备“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记录簿”,对诸如姓名、日期、送检人员、科室、检测项目等原始的信息数据,把检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按照以上的信息登记。如果该记录在各个地方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则证明,该记录在内容上有效度,其记录本身有可信度。微生物检验的标本登记信息是需要由相关的部门进行系统科学地培训,并且由相关部门处理标本的接收和二次的核实。不合格的微生物送检标本将进行计算机管理软件的系统登记,待信息输出后,进行三线表的绘制,并且统计出送检标本不合格的缘由和其占有的比例。
1.3 观察标准
不合格标准的标本情况 ,未能严格根据规范制度与规定的流程进行采集与储存以及运送标本 。微生物送检标本类型不合格率=标本类型不合格例数/所有标本例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解析,且计量资料比较实行t检验,当且以()表示,率计数资料实行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来源构成
结果显示在320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计算机整理汇总得出痰液标本占比为最高值36.25%,且与其他标本占比差异显著(P<0.05)。
2.2形成原因构成
结果显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本的污染,占比为25.28%,与其他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次是采集的时间错误和存储容器错误。
3讨论
近些年来,对微生物检验的标准是越来越高,它的精准性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检验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微生物检验的精准度。本次的调查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是最高的,据总结,主要在留取的环节容易出现失误。其它的原因上,痰液标本和其他的标本因为送检的不及时和留取的错误,也会容易间接地增加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并且很多医护人员对送检,采集和标本的放置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指导也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2]。对待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提高相关的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多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性的培训工作,促进相关人员主动进一步加强对工作质量上的把控,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其技能和知识,并加强其责任意识,使其在外部的学习和内部的培训中提高其综合素质[3]。其次,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要多进行信息的交换,多总结和找寻问题的原因,借鉴其他渠道的正确的经验提高质量的管理。
综上,在目前的微生物检验上面,虽然有依旧有很多问题,而且检验的标准也不断的上升,但是在医院对微生物的检验的工作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下,在医院不断的改进完善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下,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静杰.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5):34-35.
[2]陈峰英,王作艳,王砚,肖聪.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1):32-34.
[3]刘俊萍,姚增华.重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