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CT检査防护流程优化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钟文龙 尹红云
[导读] 根据患者不同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建立有针对性的CT检查体系。
【摘要】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建立有针对性的CT检查体系。方法:对前来检查的患者先进行新冠肺炎感染潜在风险评估,使用16排、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分流检查,选取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3月CT检查过的患者。后回顾性分析是否因院内检查而交叉感染。结果:前来医院检查的672名患者中确诊6名新冠肺炎,其都与武汉接触史有关,无因CT检查而产生交叉感染。结论:根据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进行检查分流极大降低了新冠肺炎交叉感染风险。
【关键词】新冠肺炎;CT;检查流程;交叉感染


自2019年12月12日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等多地陆续发现了多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疫情呈不断扩散的趋势,现已查明病毒为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我国将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WHO在2020年1月12日将此病毒命名为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后我国国家卫健委将病毒名称修订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COVID-19”。根据现有报道,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群普遍易感。CT检查在此次疫情中占有重要作用,前来检查的患者数量骤增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病患、医务人员之间的传染可能性增加。本文主要讲述CT检查防护流程的优化以此避免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病毒传染。


1 放射科CT室的防护
1.1 医务人员防护   CT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院感培训 我院通过文件下发形式学习、远程视频直播培训等,加深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等的认知,牢固树立院感防控意识,正确掌握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面屏、防护衣及隔离衣等)的穿戴、手卫生、房间空气消毒及设备物表消毒的正确方法。影像技术人员正确穿戴防护服、外科口罩、护目镜、面屏、帽子、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熟练操作,缩短CT扫描时间从而减少患者检查室内停留时间。
1.2 患者的防护  患者戴外科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穿鞋套,一次性隔离衣进入CT室检查。并在CT扫描机床铺设一次性医用床单。
1.3 设备及通道消毒 影像技术人员在检查结束后对CT及其他设备、操作台面、键盘可能接触表面使用一次性消毒纸巾进行消毒、更换一次性床单,做好手卫生。检查地面、高频接触部位(门把手、门框、柜面)、检查室外通道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
1.3.1 严禁使用强烈腐蚀性、溶解性消毒剂对CT设备表面进行直接喷洒消毒。
1.4 空气消毒 CT室配备专用消毒机柜或紫外线灯,在无人员的情况下消毒30分钟后继续采用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灯需在1.5w/m3进行照射。
2 检查流程优化
2.1  检查前分流 预检分诊处严格对照患者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接触史;(3)发病前14天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两周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提前在放射科预检分诊登记预约16排和64排的检查方式及患者检查路线。
2.2  分流到16排CT室检查  主要根据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和典型临床症状进行16排和64排螺旋CT检查分流。
2.3 预检分诊提前登记后,告知患者沿16排检查专用路线到指定地点检查。

16排CT分配两名影像技术人员行一级防护,患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鞋套进入CT室。技师严格执行辐射防护,并训练患者检查呼吸方式。检查结束后,操作技师首先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1)患者肺部无新冠肺炎特点,告知患者沿专用通道回到相关科室。(2)患者肺部情况符合新冠肺炎特点,技师立刻对患者进行丢地隔离,网络通知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如不符合新冠肺炎特点,患者返回相关科室。如符合新冠肺炎特点,通知医院医务部,院感科将患者转移至隔离区域。
2.3.1  患者在16排CT机房检查结束后,影像技术人员对CT进行常规消毒并更换一次性医用床单,如检查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立刻通知保洁人员对机房和就诊通道进行消毒。
2.4  64排CT主要针对于有武汉流行病学史及典型临床症状的外来人员,重点是来自于隔离病房的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预检分诊处在严格核对患者检查申请单后,提前电话通知64排CT检查室影像技术人员。患者在分诊半污染区提前着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防水防渗隔离衣、鞋套。分诊医护人员着二级防护带领病人至专用通道到CT机房检查。CT室分配两名影像技术人员行二级防护,分别在检查室和操作室单独操作,严格执行辐射防护,并训练患者检查呼吸方式。检查结束后,操作技师首先对患者肺部情况进行初步判断:(1)疑似患者肺部无新冠肺炎特点,告知患者沿专用通道回到隔离病房继续观察病情。(2)疑似患者肺部情况符合新冠肺炎特点,网络通知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并在检查结束后进行设备、扫描机床、通道消毒。(3)确诊患者检查结束后,立即告知患者沿专用通道返回隔离病区。
2.4.1 患者在64排CT机房检查结束后,影像技术人员首先对设备用75%浓度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并更换一次性医用床单,地面用2000mg/L含氯消毒擦拭消毒,后用湿拖把拖洗地面。再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以上。期间通知保洁人员对通道进行消毒。
3 结果 根据分流检查的方法,自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3月我院医务人员1000多名医务人员零感染,来我院检查患者672其中6名确诊与新冠肺炎流行病史有关,无因在检查过程中感染新冠肺炎。
4结论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诊断标准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CT在此次疫情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核酸检测仍为新冠肺炎检测的金标准,但由于早期核酸资源不足,检测时间长导致了疫情防控难度加大,CT检查速度快、特异性也较高、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点使两者在防控疫情中相辅相成。
4.1 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首先应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观念和技能培训,尤其是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的防护意识。而普通CT检查流程没有针对性:(1)患者登记(2)预检分诊(3)患者至检查机房(4)检查结束患者回到指定地点。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次也较高,容易造成院内的交叉感染。因此,针对新冠肺炎的CT检查流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是有必要的。
4.2 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考验了院内防控疫情的能力,而且也重点检验了特殊医疗科室的管理能力,影像学科作为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科室在疫情防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还需不断优化检查分流的流程、消毒防护、诊断能力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赵大明,赵晓勤,缪有刚,等,全球冠状病毒研究态势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1-12.
[2]《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年2月第41卷第2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疾病学特征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租.张彦平.145-1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8年修订.
[4]雷子乔,史河水,韩萍,郑传胜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影像学检查与感染防控的工作方案.2020.10.13437/j.cnki.jcr.20200206.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