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相关原因,并对其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总结。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之间收治的138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静脉输液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进行分析,并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和护理人员患者穿刺评分。结果:参照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人员穿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输液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不仅要加强滴速控制,还要加强巡视,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巧,进而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措施
前言: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护理中一种最常见独立操作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受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水平、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外渗风险极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往往存在局部发凉、发热、疼痛、红肿等表现,更为严重者甚至导致皮肤坏死,不仅被迫中止治疗,还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其经济负担。因此,临床有必要对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本文以138例静脉输液患者为例,对相关护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之间收治的138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抛硬币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9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20至81岁,平均年龄(51.38±2.4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22至81岁,平均年龄(51.97±2.43)岁。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静脉输液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进行巡视,并注意观察患者脸色及穿刺部位情况。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在此基础上对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原因进分析,并加强相应预防措施:(1)患者原因和护理措施:新生儿和婴幼儿皮肤苍白,往往选择头皮部位进行穿刺,难度较大,加上其依从性较低,易哭闹,所以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较高;而对于老年患者,其血管壁较厚,弹性较小,也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率较高。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工作,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要马上处理;(2)技术原因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穿刺针选择不合理、穿刺技术水平较低、对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或输液速度过快等均是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因此,科室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包括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健康教育、药物外渗超期识别及处理措施、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及性能特点等等,提高其一次穿刺成功率。此外,也要选择合适穿刺静脉,严格控制药物滴速,并避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3)疾病原因和护理措施:微循环障碍患者、癌症患者、慢性病患者均以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究其原因是因为化疗、长时间营养障碍等均对血管造成很大损伤,增加穿刺难度。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关注程度,多巡视,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一旦发生异常马上停止输液。(4)药物原因和护理措施:高渗透性药物和抗肿瘤药物以静脉输液方式进治疗时,均易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所以护理人员应选择血管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告知患者家属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1.3评价标准
(1)静脉输液外渗率;(2)护理人员患者知识、疾病知识、穿刺技巧、药物知识评分,每项满分为25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工作综合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以软件SPSS24.0加以处理分析,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应用X2检验,护理人员患者知识、疾病知识、穿刺技巧、药物知识评分应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比较
如表1所示,参照组静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13.04%(9/69),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为2.89%(2/69),经过数据检验t=4.8404,P=0.0278(<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ng)
2.2两组护理人员穿刺知识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参照组护理人员患者知识、疾病知识、穿刺技巧、药物知识等穿刺知识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ng)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患者自身原因、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原因、药物原因以及疾病原因等,这些原因均不利于患者顺利治疗,延缓其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静脉输液期间必须做好相应护理措施,如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和脸色变化,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等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率和穿刺知识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这也与雷雪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束语:
总之,在静脉输液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不仅要加强滴速控制,还要加强巡视,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巧,进而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贺书霞.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08-209.
[2]吴海姣,夏冰,丁丽萍.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过程评价及输液安全品管圈管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9):153-155.
[3]黄东婧.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5):9-11.
[4]王玲,郑培培,曹辉,鲁慧,王雪娇,朱崇玲,岳文静.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处理及新型敷料的应用[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3(05):994-995.
[5]雷雪,邓成凤.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研究以及护理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5):174+178.
[6]王璐,陈巧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6):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