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院内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以及应对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在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心血管内科中选出32例护理人员,将其分成两组,使用压力调查问卷分析所选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然后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减压应对措施,参照组则不给予应对措施,最后对比应对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完减压应对措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焦虑、偏执、抑郁、人际敏感等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来源比较广,针对压力来源给予针对性应对措施能降低其心理压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来源;应对措施
来心血管内科就医的患者病程比较长,每日人流量也比较多,患者年龄较大,这无疑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难度。长时间处于此种工作状态下,护理人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抑郁、偏执等现象,会影响日常工作质量,还有可能引起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1]。为此,应积极寻找引起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应对措施,以缓解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基于此,本文也将具体分析护士压力来源以及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心血管内科中选出32例护理人员,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内护理人员年龄在23-44岁,平均(38.13±3.45)岁,工龄1.3-11年,平均(7.04±1.83);观察组内护理人员年龄在23-45岁,平均(38.08±3.37)岁,工龄1.3-12年,平均(7.06±1.73);对比各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减压措施
使用压力调查问卷分析所选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然后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减压应对措施,参照组则不给予应对措施。减压措施有: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来心血管内科进行讲课培训,让本科护士发现自身情绪压力表现和心理压力表现,并让其知晓这些压力对日常工作和自身健康的影响。同时指导其积极有效控制住负面情绪,先给其讲解控制负性情绪的知识,然后指导其正确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消除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使用压力调查问卷分析所选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然后对比实施应对措施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减轻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软件计算数据,用X2值实施组间检验,计算资料用均值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来源主要有工作量较大、休息时间过少等,见表1。
.png)
实施完减压应对措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焦虑、偏执、抑郁等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来说适当的压力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但若施以过大压力,会让其代谢失调,继而危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也会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2]。为此,应积极寻找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消除其负性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本次实验调查可知,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产生较大的压力因素有经常倒班、福利待遇和工资低、工作自主性差、工作量较大、休息时间过少、担心工作出差错、受患者死亡和病情恶化影响等,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影响下,护理人员会产生焦虑、偏执、抑郁、人际敏感、强迫化、恐怖、敌对等不良情绪,会危及日常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3]。为此,应重视心血管内科护士情绪自我控制,和心理压力调节。并针对每个人的压力来源和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因薪资待遇产生压力的护理人员,通过提高待遇和薪资来缓解。对于因工作量大引起的压力,可增加本科室的护理人数,帮助其减轻护理工作量。除此之外,应通过相应措施宣传护理人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引起人们对护理人员的重视度,进而提升护患配合度,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4]。
综上叙述,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增加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压力来源给予应对措施,能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亚平,田楠楠.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3(24):146-147.
[2]马会勤,史臻.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05(029):122-123.
[3]袁蓉,曹茜.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04(001):13-13,15.
[4]李 婵.解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及解决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12(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