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分成A、B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B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条件下,予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其负面情绪。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针对性护理;生活质量;负面情绪
反流性食管炎即指由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诱发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反流、烧心,可导致吞咽困难,影响睡眠与呼吸,造成患者生命质量下降[1]。在疾病作用下,多数患者会出现较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悲伤等,这不仅会影响其医护配合度,还会影响到其心理健康。鉴于此,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干预,以减轻疾病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临床医疗活动顺利开展。为分析在反流性食管炎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对本院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展开研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来自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所接收,以抽签法分成A组和B组,均38例。A组:21例男,17例女;年龄22~74岁,平均(48.52±3.18)岁;病程0.5~8年,平均(3.41±0.49)年。B组:22例男,16例女;年龄23~75岁,平均(48.56±3.21)岁;病程0.5~9年,平均(3.45±0.42)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以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予以患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
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针对性疼痛护理:睡眠时,协助患者取高坡卧位,即将床头抬高约25cm,促使患者上身保持斜坡位,坡度控制为15°~20°,以帮助患者胃排空,避免或减轻食管反流,从而缓解其临床症状。就餐后3h,嘱咐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胃内食物排空及消化,但不宜餐后剧烈运动,以免症状加重。同时,告诉疼痛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便于其正确应对疼痛问题。
(2)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该病易反复发作,且病程长,多数患者均存在焦虑、绝望情绪,治疗信心较弱。故而,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如:对内向者,可通过列举近期治疗成功案例,播放相关视频,告诉其通过有效医护可避免该病反复发生,并鼓励其提出相关疑问,予以专业解答,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对外向者,可组织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相互鼓励,并邀请治疗成功的病友交流治疗心得体会,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减轻其负面情绪。
(3)针对性饮食指导:结合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与实际营养需求,合理设计其饮食方案。患者饮食应主要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并帮助其形成“少食多餐”饮食习惯,确保其营养摄入的均衡性与充足性,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增强其抗病能力。嘱咐患者不宜过饱,避免辛辣、酸性食物的使用,禁烟禁酒,并减少或避免浓茶、碳酸饮料的饮用。
(4)针对性认知干预: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与学习能力,选择适宜方式向其科普胃食管反流健康知识,如:对低学历、老年患者,可通过播放PPT课件或视频方式,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对高学历、学习能力较强者,可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采用通俗易通语言向患者讲述药物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监测、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以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技能。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利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2],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观察两组心理状况。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3],判断患者心理状况。SDS、SAS临界值分别为53、50分,分值越低,则提示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越低,即患者心理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分析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即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较A组,B组SF-36评分较高(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针对性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与个性化护理较为类型,均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理念,能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层面满足患者需求。除此之外,针对性护理还有效融合了专科护理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及补充,以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在反流性食管炎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时,应充分尊重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结合其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护理方案,以充分满足其心理需要。通过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病理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通过针对性饮食指导,可提升其饮食健康性,帮助其症状控制;通过针对性体位护理,促进其临床症状的缓解;通过针对性认知干预,提高其健康知识认知度,增强其自我护理技能。本研究中,B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A组,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B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明显好于A组,这提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综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生活质量与情绪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沐, 甘晓露.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23(14):21-24.
[2]刘双文, 左娜, 孔维靖,等. 温阳益气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2019, 026(003):P.18-22.
[3]丁颖, 闫成锐, 马晓丽, 等. 社区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医学, 2019, 40(8):94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