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统查在慢性胃炎护理体系中结合健康教育对疾病影响。方法:对于实验对象选取我院在2018.01——2019.05期间临床收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得出54名病患平均分成两组,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中按照本次实验目的各推行一般式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将护理满意度结果与SF-36量表(生活质量量表)、睡眠质量数值作为判定护理应用效果指标。结果:实验组中SF-36整体数值结果更佳,同时睡眠质量比常规组更好,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治疗慢性胃炎病患在落实护理干预时融入健康教育护理工作,能大幅度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减少胃痛频率,增强睡眠质量,医学推行使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慢性胃炎;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胃炎症状在居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是慢性胃炎带给患者的疼痛感长期且难以治疗,临床中此病的就诊治疗率也相对较高。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数是人们不规则的生活(饮食、睡眠)造成的,因此在治疗时尤其应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使其注重起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在漫长的治疗计划中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1-2]。故而,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保证患者,可基本掌握发病诱发机制、疾病恶化控制手段和健康规律的作息养成要点,促使病患能尽早康复。基于此,本次研究便以此作为实验重点印证其作用效果,详情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材料
甄选本院2018.01——2019.05收治慢性胃炎患者共54名,分为常规组27名、实验组27名,分别实施一般护理与增加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经提前告知护理实施过程与统计事项。常规组中有男病人15名,女病人12名,年龄范围26—68岁,体质量均数(62.5±4.0)kg;实验组男病人16名,女病人11名,年龄范围27—69岁,体质量均数(63.0±3.8)kg.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
本组仅开展一般护理工作为患者检测基本生命体征,落实基本护理措施并介入合理饮食计划制定,为其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实验组
本组除一般护理外增加了健康教育工作,A——以病患实际状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基本准则,调查病患接受教育水平然后制定健康教育针对性方案,保证护士向患者传达的健康宣教可以简单易懂容易付诸实践。为其发放科室健康手册同时在院治疗期间,向患者讲述关于治疗胃病的要点和控制病情发展方式,让其可以基本掌握慢性胃病发生机制、疗效反应和治疗手段,增强自我情况认知。B—告诉患者在生活中哪些不良因素和生活方式可能会诱使或是加重胃病的发生,提升其对慢性胃病出现的基本防控能力,以免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治疗状况导致病程延长,减少其反复发作。更能缩短患者因病遭受的长期困扰,降低其出现负性心理概率。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控制也因此有所提升,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可产生积极影响。C——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工作可及时察觉其不良情绪,提升病患对治疗依从性促进两者之间可以维持良好沟通,帮助胃炎患者消减不良心理。另外,告知患者应注意遵从饮食规划和作息安排生活,同时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随时优化治疗方案。主要应以低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保持清淡规格禁止吃辛辣寒凉食品,少吃多餐且应保证均衡营养。
1.3观察项目计算
面对同一类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组间不同护理模式,将护理满意度结果与SF-36量表、睡眠质量数值作为判定护理应用效果项目。
1、满意性: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组别*100%,数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2、睡眠质量在护理模式下若所得数值越高,表示护理模式效果越好。SF-36量表统计针对患者多方面状态进行综合评定,数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
借用SPSS20.0软件基础统计,检测计数结果采用(n%)统计、x2值进行分析,步骤计数资料使用()统计、t检验。
2.结果
2.1护理满意性
依照患者评论结果得知,常规组很满意10例、满意9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70.4%;实验组很满意15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6.3%。结果显示,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要低于实验组,差值计算X2=6.533比较有差异P<0.05。
2.2生活、睡眠质量
实验组生活表现(SF-36量表指数)分明比常规组更佳,常规组患者睡眠质量更好,统计差值为P<0.05,在下表所见。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主要为胃粘膜因不同病因所至其出现病变,而病因的复杂性会造成慢性胃炎会具有易反复发作且病程发展缓慢的特点。当患者发病后可感到胃部灼热明显、反酸、上腹有疼痛感加上发病时食欲不佳等症状,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3]。为此要治疗慢性胃病首先应遵循的治疗原则为,基于一般用药护理之上增加健康知识教育,纠正其不良生活状态与饮食习惯,抓住治疗最佳时期帮助其舒缓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其发生恶性病变甚至致使胃癌。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即为引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从自身行为与作息上改变保证诊治措施有所提升,利用健康宣教活动使病患对所患病情有更佳清晰的认知。而且慢性胃病反复发作特点会使患者情绪受到明显影响,继而出现焦虑、恐惧负性情绪[4]。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最大化减少负性心绪产生,同时增强饮食方案实施效果,支持患者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护理、治疗。
结果显示,实验组病患护理满意性更高,且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但常规组病患SF-36指数相较实验组较低,数值结果比对P<0.05.
综上所述,面对慢性胃炎患者除一般治疗与护理外,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可落实于提升病患生活、睡眠质量,加强护理满意性效果理想,医学统计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白桂华.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特别健康,2020,(14):182.
[2]刘东梅.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77-378.
[3]雷丽.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20,(1):262.
[4]姬学光,杨海燕.健康教育指导在老年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作用[J].健康之友,2019,(17):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