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预后影响和护理措施。 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依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组(n=34,空腹血糖在6.8mmol/L及以上或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和正常组(n=34,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且随机血糖小于11.1mmol/L),观察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讨论护理措施。 结果 血糖组并发症发生率(28.53%)高于正常组(5.88%),P<0.05。血糖组反复性高血糖发生率(26.47%)、病死率(11.76%)高于正常组(5.88%、0.00%),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发症、反复性高血糖及病死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血糖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的特点是病情重、进展快、起病急、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多数患者起病后肾上腺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短暂高血糖症状的出现,若血糖控制较差,会增加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需实施护理干预[1]。故本研究抽取了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旨在研究应激性高血糖对其预后影响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依据血糖水平分组,血糖组:有34例患者,18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8.37±4.18)岁。正常组:有34例患者,19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为(57.64±4.26)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既往均无高血糖疾病史,依从性较高,不存在肝肾功能疾病,无沟通障碍,对本研究知晓并同意。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讨论护理措施。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等。预后情况包括反复性高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等。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观察
.png)
3.讨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会让患者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改变了机体内环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植物神经等,加之下丘脑受损,分泌出过多生长激素,让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导致脑干与丘脑的葡萄糖调节中枢系统受损,继而引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本研究中,血糖组并发症发生率(28.53%)高于正常组(5.88%),P<0.05。血糖组反复性高血糖发生率(26.47%)、病死率(11.76%)高于正常组(5.88%、0.00%),P<0.0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应激性高血糖会增加机体乳酸的生成,引起细胞酸中毒,还会对线粒体氧化磷酸过程造成干扰,引起血脑屏障的开放,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增加并发症、反复性高血糖及病死率的发生[2]。
为改善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预后影响,实施护理干预很重要,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及神志变化情况,并增加监测频率,可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同时需加强血糖监测,在降糖治疗后仍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通过监测指尖血糖,可提高血糖检出准确性,避免静脉抽血,更具方便性。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治疗,对胰岛素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可减少并发症,挽回患者生命。此外,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多存在肢体障碍,活动受限,应在家属及护理人员协助下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及泌尿系统护理等,避免感染、口腔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3]。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人若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其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上升,且会出现较高的病死率及反复性高血糖发生率,预后极差,通过实施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宝,孙媛,宋康, 等.应激性高血糖对颅脑损伤患者炎症状态和外周血乳酸、MMP-9水平以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11(1):39-43. [2]王金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参芪降糖颗粒对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效果及对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9):2115-2119.
[3]张冀北,李慧,张春华, 等.rh-bFGF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深Ⅱ度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对机体代谢、免疫指标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1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