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孙秋露滑琼琼
[导读]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结果:观察组疾病总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及满意度,并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6.3±5.2)岁,按类型分为:自发性心绞痛15例,初发劳累型10例,混合型5例,恶化型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5±5.4)岁,按类型分为:自发性心绞痛14例,初发劳累型11例,混合型4例,恶化型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多与患者沟通,改善其不良情绪,指导饮食,嘱咐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和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切勿食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肥肉、甜食等高脂、高糖的食物。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首先在循证理论支持下,寻找循证护理依据,通过查找文献,搜寻临床研究成果等方法,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病情及相关护理知识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1)情绪和心理护理:入院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来源,宽慰患者,协助其改善心情,对患者提出的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和解决,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尽量多给予其情感支持;对存在过度紧张、焦虑者,可安排其进行适当放松锻炼,让其保持平躺或静坐,放松全身肌肉,配合播放轻松音乐,缓慢活动四肢,但要注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嘱患者不可肆意发泄情绪,应放平心态,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防止情绪激动造成身体不适,如出现心情烦躁、气虚等不良症状,嘱患者要及时休息,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2)疾病知晓率及护理依从性护理:针对该类患者疾病认知度较低、护理治疗从较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可通过宣传标语或宣传手册为其讲解心绞痛的相关基础知识,重点讲解心绞痛发作的危险诱因,比如气候变化、情绪变化、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都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嘱咐患者将速效救心丸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并提醒其7:00—12:00是心绞痛发作概率较高的时间段,指导患者心肌梗死的自我救护方法及措施;强调遵医嘱用药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记遵照护理人员嘱托注意相关事项。
(3)预防不良情况的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巡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急促,则要立即给予吸氧治疗;密切观察其血压情况,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心绞痛发作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以及部位,观察疼痛是否引起患者恶心、面色发白等症状,疼痛缓解后与患者共同讨论引起心绞痛的可能原因,根据探讨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生活习惯的预见性干预: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患者入院后要尽快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禁忌熬夜、禁烟酒,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
2结果
2.1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对比
    观察组疾病知晓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分析原因发现:预见性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及评估,并兼顾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状况,而这些变化正是心绞痛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次,预见性护理中从患者入院即为其讲解心绞痛相关疾病知识,旨在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同时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教会其自我施救的方法,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此外,通过对患者饮食及作息的指导和干预,促进其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躁情绪,还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最大限度减少心绞痛发作风险。有文献指出[2-4],预见性护理可改善心绞痛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复发次数。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上述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有研究显示,早晨7:00—12:00是心绞痛发病的高发时段,由于上午机体内血压、儿茶酚胺浓度相比其他时间均有所增高,可导致心肌氧气需求量增加。鉴于此,在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该项内容,并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同时指导患者可随时获取速效救心丸和其他自我检测及自我救护措施[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及满意度,并改善其心绞痛发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兰珍,王莹澄,裴小英,等.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728.
[2]王文青,张青云.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6,(12):160-161.
[3]刘中敏.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260-261.
[4]张江武, 谢志辉, 吴方辉,等. PCI治疗超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01):54-55.
[5]张雪. 运用中医"性理疗病"心理干预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2019.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