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曲文英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曲文英 崔敏华
[导读] 分析对于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18.12月~2019.12月期间,因心脑血管疾病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措施下的ESC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和ADL(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和ADL评分改善情况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8.66%,对照组为8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应用体会
    前言:本次实验主要是对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段为2018.12月~2019.12月期间,因心脑血管疾病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和3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为(56.75±2.24)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40例和35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为(57.23±1.7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差异无意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包括了用药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心理疏导等;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实施协调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协同护理计划: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围绕患者的真实需求展开临床护理活动,根据实际护理现状以及患者的疾病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过程中进行协助护理,护理人员则发挥协调和监督的作用,以实现护理效率的提高[1]。
(2)护患之间: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状态,获取患者的信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全程的健康宣教,将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告知给患者,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树立正确的疾病健康意识,帮助患者改掉不好的生活习惯等,为疾病的恢复提供保障。
(3)患者与家属之间:护士要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措施和注意事项等,获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协同的作用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家属掌握自我护理的要点,指导患者家属保持对患者的爱与关怀,进而能够减轻患者因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4)患者与患者之间:对于同住在一个病室内的患者,可以以病室为单位,对病症相同的患者组织定期的座谈会或者讨论会等活动,让患者与患者之间共同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活跃病患之间的氛围,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于消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也具有重要作用[2]。
(5)护士的监督与指导:护士作为监督者和指导者,需要每天对患者的护理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其护理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和问题,制动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同时,对于执行力较差或者是自主性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积极鼓励患者配合医治。
1.3观察指标
    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下,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表示为护理满意度,以(X±S)表示为ESCA评分和ADL评分,实验结果的检验使用X2值,以(P<0.05),表示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7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为35例、满意为29例、不满意为11例,总满意度为85.33%;观察组7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为56例、满意为17例、不满意为1例,总满意度为98.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协同性的特点,能够极大程度的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来提高护理的效率和质量[3]。根据本次实验可知,间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助于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更加完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由此可知,协同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护理模式的更加完善 和标准化,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洁莹,王丽.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专科护理质控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9):60.
[2]葛在凤,陈琳,张姣.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2):150-151.
[3]韩扣珍,赵影飞,孙爱娟.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9):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