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50例护理研充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王亚萍
[导读]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肿瘤患者50例,均进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予以围术期护理的方式。结果:50例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其中肝区疼痛为6例,发热4例,肩背部疼痛3例,出血患者2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效果理想,此类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另外通过对应采取对应的护理方式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护理效果

    肝肿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高。此类疾病一旦被确诊,基本属于晚期。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方面,主要由于此类疾病病情变化较快,另外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并且此类疾病在早期阶段不易被察觉,因此,一般情况下,此类疾病从确诊至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生存率仅为6个月。本次研究选取50例肝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并予以相关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肝肿瘤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4.32±12.41)岁,病程10个月-22年,疾病类型:原发性肝癌13例,继发性肝癌13例,左肝癌12例,右肝癌12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肿瘤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意识障碍;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史者;拒绝参加本次研究者。
1.3方法
    嘱咐患者选取较舒适的姿势,主要为了暴露手术区域,另外在患者的大腿外侧位置处放置电极片,另外连接心电监护仪,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大致确定肿瘤的位置,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消毒,并予以麻醉药物进行麻醉,接着将电极针插入患者肿瘤位置,再连接射频仪。电针的数量取决于患者的肿瘤组织大小。在上述治疗过程完全结束以后,将针道进行消融,拔出电针。
1.4护理方式
    一般护理:嘱咐患者术后采用平卧的方式,在患者完全清醒以后,采用半坐半卧的方式,另外术后注意饮食方面的护理,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另外注意如果患者肿瘤的位置靠近胆囊位置处,需要禁食12h。术后24h以后采用心电图进行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护理人员详细记录结果,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的情况下予以吸氧,如果患者出现任何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患者术中穿刺的部位,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的现象,另外时刻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不适等症状。
    心理护理:术后可能易出现疼痛等症状,通知患者此类症状属于手术后常见的症状,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予以镇痛剂进行治疗。
    烫伤的护理: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过程中,由于电极因为电流的作用而出现发热的现象,使得患者局部位置处出现烫伤等,由此,在贴电极片的过程中,应该选取汗毛较少的位置,确保受热的均匀,如果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可以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敷于电极贴膜表面,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出血的护理:术后患者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如患者凝血功能较低,另外术中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其大血管出现受损的现象。在结束手术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出血等现象,如果患者出现腹部位置隆起的现象,腹腔出血等现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发热相关的护理:手术结束以后,部分患者由于机体吸收坏死的组织从而出现发热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中、低热等。因此,术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情况,可以先适当的饮用大量的水进行降温,如果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等情况,可以考虑予以退热药等,如果还是无明显的改善,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5观察指标
    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肝区疼痛、发热、肩背部疼痛等。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肝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其中肝区疼痛为6例,发热4例,肩背部疼痛3例,出血患者2例。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在我国肝肿瘤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在早期阶段,肝肿瘤患者不容易被发现,大多数肝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体积大小均不一,使得大部分患者失去最佳的手术治疗机会。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由于其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数量等无法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射频消融术可以弥补手术切除术的不足,其主要采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坏死,效果较好。
    射频消融术用于肝肿瘤患者,效果比较理想,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通过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筱翠.围手术期护理对行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8,05(36):271.
[2] 向俊西,刘鹏,董鼎辉,等.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巨大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 2019,24(01):395-397.
[3] 吴逢清,汪秀云.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肝内感染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学. 2018,17(04):251-253.
[4] 张海燕.舒适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31(22):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