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价等观察指标优势明显,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的产生。
关键词:儿科;细节护理;护理管理
儿科病房患儿具有年龄小、好动、认知能力差等特点,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和特殊性。医院作为服务性单位,护理工作尤其是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是护患矛盾的高发地,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l]。近年来本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细节护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0例。对照组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2.1士0.5)岁;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2.2土0.6)岁;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儿科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实施护理工作。具体措施包括:①关注护理工作人员心理状态[2]。护理工作人员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对护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涸节其情绪,保证护理质量。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观念的树立能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屈真诚细致的沟通,了解其护理需求,尽自己所能去满足患儿的护理需要,切实拉近护患关系。③加强细节管理,防范安全隐患。完善护理差错的应对制度,针对出现的纠纷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及时总结护理工作中易出错、影响大的环节,在早会或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强调,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④把护理管理工作作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危重患儿的监控、做好儿科护理中的“三查七对”、建立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制定具体到每个细节的管理标准,做到有据可依[3]。
1.3 观察指标
从患儿家长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两方面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参照《儿科病房护理质量评分细则》[5]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分为>90分、70~90分、<70分3个等级,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按照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表2。
.png)
3 讨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儿童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当小儿罹患疾病时,家长的神经多数高度紧张,这种高的关注度,决定了儿科病房护理工作极具特殊性[4]。作为医院内的重要科室,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不得有一丝的马虎,本院儿科病房在学习总结上级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取得了护患双方都为满意的结果。
首先,重视了护理工作中沟通的作用,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够实施有效的告知义务,使患者及家属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还能及时的了解患方护理需求;其次,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质的提升,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引下,以患儿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使患儿在有效治疗的同时享受完善的护理服务,增加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也有大幅的提升[5]。总之,在儿科病房这个护患纠纷高发的科室,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医患、护患矛盾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苏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病人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183-184
[2] 王金芳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J]光明中医,2008,23(11):1840-1841.
[3] 李迎今,韩腊梅,张竞元,等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吉林医学,2009,30(4):186
[4] 邵晓华儿科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4):116-117.
[5] 汪素芳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工企医刊,2010,23(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