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合检测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也在此情况下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建筑中主体结构工程属于整体建筑工程中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质量如何会对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形成直接影响,所以,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率对于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结合这些情况本文重点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望可以为建筑主体结构建设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现时期,在建筑工程中的主体结构施工是工程建设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承担由建筑上层全部结构所产生的负载力,同时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及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根据建筑工程实施建设情况,需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由此保证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现状
在建筑工程当中,主体结构指的是在地基上部整个建筑结构中可以承担上部建筑结构负荷与传递上部结构载荷,同时可以有效保证上部建筑结构的稳定安全性和整体性。在现时期的建筑工程中,完整性的建筑结构是由地基结构与主体结构所组成,所以可以看出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为此对建筑质量与性能方面的要求变得更加苛刻,为此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建筑质量和性能,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建筑结构,而在此情况下,各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并同时诞生出很多先进的施工材料、设备和工艺,伴随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与结构稳定性。但是因为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对于施工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中,还需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做好充分的了解,同时根据建筑工程具体情况来开始工程施工,然而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质量,需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加强研究[1]。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①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包含两部分,即钢筋调直与钢筋成型。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通常仅对现场安装控制比较重视,而却对钢筋加工质量控制有所忽略,这样使得钢筋在加工过程中,造成钢筋直伸率不合格、下料长度欠缺或过长、箍筋扭曲变形等问题,致使加工成型的钢筋成了废料,最后只能重新返工制作,这样就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所以在钢筋加工中控制好钢筋质量是保证钢筋安装有效性的基础[2]。监理人员需亲身到钢筋加工现场,对钢筋加工质量控制工作提高重视度。钢筋接头设置在受力小的地方是最合适的,同一个纵向受力的钢筋不适合设计两个或超过两个的接头。如受力的钢筋在使用机械或是焊接来进行接头连接时,同一构件中的接头适合错开,并且接头连接区段长度应错开35d,而且不可小于500mm,不然就被归到同一连接段,接头面积不可超过整体受力钢筋面积的50%。
②钢筋绑扎、安装。在实施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需对钢筋加工的形状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施工设计标准,把钢筋表面清理干净,防止存在破损和油污。另一方面,还需严格根据施工图,按工程标准及规范,采用光面轧辊轧制的扁平钢材,平板形式的可称其为钢板;卷状的钢材可称作钢带。在实施混凝土浇捣时,需安排专人来看护钢筋,这样可以在发现钢筋出现偏移的情况时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由此保证整体钢筋工程施工质量。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①混凝土材料。混凝土制作主要是结合混凝土配合比,将水泥、砂子、石子、矿物、外加剂、水资源经过搅拌将其制成均质混凝土。
在水泥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需对其级别、品种及散装仓号、包装、出厂日期等信息进行查验,同时还要对水泥强度和安全性等性能指标实施复检,对于最后的检查质量一定要保证其与国家相应标准达成统一。混凝土需结合具体情况来对原材料配合比进行设计,同时根据对普通混凝土的搅和物性能来进行试验和试配,由此保证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及耐久性[3]。
②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刚开始凝结时开始实施浇筑作业,在对建筑楼板实施混凝土浇筑时,针对混凝土倾落高度需保证不能超过1m,而且还一定不能出现太大差距。如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1m,在下料的时候,便需通过串筒和溜槽等方法来施工;通常都会选择使用由木板材料制成的溜槽,之后在溜槽表面加装铁皮。在使用过程中,需确保水平倾角度值不可超过30O;另一方面,串筒每节长度在70cm左右,使用钩环将每节筒连接在一起,之后使用薄钢板来制成串筒,同时在串筒内安装缓冲挡板。在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分层浇捣,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可以随时的进行浇捣。
③混凝土振捣。在实施混凝土拌合物捣实的时候,通常都使用插入型振捣器,然而使用这种形式的振捣器需要采用垂直振捣法来实施振捣,然而在此过程中,即便振捣棒和混凝土的表面始终保持垂直,或是斜向实施振捣,都需均匀的来设置振捣器插点排列顺序,通过交错或是行列式的顺序来进行移动,一定不能混用,防止漏振的情况出现;而且每个振捣器插点的移动间距需保证不可以超过其作用半径1.5倍;模块和振捣器间距离,一定要保证在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范围内;针对轻骨料式的混凝土拌合物,便需确保其间距在作用半径的1倍以内。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①模板的设计。结合工程结构类型与特点和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模板设计,明确模板平面设计、纵横龙骨数量、规格及排列距离,及箍型式选用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离、梁柱节点和主次梁节点[4]。对模板强度、支撑强度和刚度与稳定性进行验算,并绘制完整的模板设计图。针对于模板数量的划分可按模板流水段来进行,同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明确模板配制量。
②模板的安装。模板施工过程中,作为施工人员需采用相应保护对策,首先,应先做好钢筋绑扎工作,因在进行吊装施工时,较易对工程造成损坏,因此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有专属人员来扶模板,当吊装到指定位置时,必须要掌控好力度,如此才可以有效预防钢筋对模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次,在实施钢筋与钢管焊接的时候,作为焊接人员需在焊接位置处垫上一层铁皮,防止焊接过程中对模板产生损坏;最后,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或是振捣的过程中,需防止各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对模板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振捣与浇筑时,还需对施工时间做好严格的管控,如此才可以有效保证模板本身形态。
③模板的拆卸。模块拆除需依据设计标准来实施,并同时由工长来向项目技术责任人申请拆模,批准后再实施。当设计没有需求时,一般都是先支模的最后拆,而最后支模的先拆除,在拆除底模前需保证养护试件能够达到相应的强度标准。
3.结语
总体来说,建筑主体结构属于建筑物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对工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依据施工技术标准来进行施工,需对其中的要点与缺陷提高重视度,严格管控质量与施工程序,以保证整体建筑质量,并同时不断提升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凌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36):33.
[2]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3]刘顺先.浅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8(23):234-235.
[4]黄迅.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板[J].安徽建筑,2018(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