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市 200120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得到非常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材料、技术或者混凝土自身特性等原因,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因此,为了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高质量施工,必须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提高技术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为确保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高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问题;措施
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概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用到的主要材料有砂石、水泥和水等,并和其他辅助材料混合施工而成。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型钢、钢管及预应力结构等。由于构成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比较复杂且繁多,所以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裂缝、破碎、酥裂及磨损等质量问题。
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材料,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几点明显的特征: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及运输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在一般情况下,非人为因素很难对混凝土内部造成破坏及侵蚀;可以在其没有凝结前,根据整体结构设计的需要进行模板塑造,把混凝土塑造成很多种形态,在掺入钢筋材料增强整体土木工程的性能,因此在抗暴和抗震工作中应用广泛;混凝土内部结构是由很多砂石材料构成的,生产非常方便。
2混凝土结构主要施工技术
2.1材料配制与搅拌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配制和搅拌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环节的基础。因此,在配制和搅拌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材料中的成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在施工的过程中,可选择利用含金量在 0.6% 左右的水泥,并且在其中添加一些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低碱外加剂等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施工材料的强度。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在基础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混凝土的调试,根据其材料的各个方面,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计算,并且进行全面的检査,只有其检査质量各个以后,才能正式的开始施工使用。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那么施工人员就应当对其施工材料,进行二次搅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
2.2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对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现场施工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要点。在浇筑前,应当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模板质量、支架与钢筋的数量以及预埋件的位置上,检查完毕后要认真进行记录,确认与施工技术要求相符后,方可进行浇筑。同时要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清理,确保模板内部洁净,钢筋表面无锈蚀和油污,模板边缘的缝隙和孔洞要进行封堵,并以洒水的方式对其进行润湿;需要在地基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将淤泥等杂物清除干净,并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超过 3Om 时,要用串筒或是溜槽来辅助施工,防止混凝土浇筑后出现离析影响质量;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时,每层的厚度应当保持一致,并与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
2.3养护
浇筑作业完成后,应开始保湿养护作业,待混凝土平展以后,开始洒水作业,然后采用塑料薄膜、草垫等物品进行覆盖,内部相对湿度应达到 80% 左右,混凝土的后期维护非常重要,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的干缩程度,提高质量。在入模具之前要根据当地施工的温度灵活调整混凝土的浇筑环境,例如,天气极为炎热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混凝土搅拌时需加入冰水降温,而对相对严寒的地区施工则要保证其配比浇筑作业时的温度适当提高,可采用热水调和温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更加稳定,为交工后的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3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
在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测量与控制。这是由于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原料,对混凝土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实际施工中,水泥一旦与空气进行接触,就会挥发掉一部分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就进入了混凝土的内部,这样一来,水泥的使用量就会明显降低,同时还会影响热量的传送。其次,要求工作人员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这是由于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其温度极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应选择在具有适宜温度的环境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
3.2科学的对混凝土约束力进行控制
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混凝土约束力的控制,同时还要明确地基对土木工程的安全稳定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工作人员应尽量降低地基对于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避免地基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适当的利用滑动技术来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力度,避免对地基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合理的利用蓄水池等实现对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最后,工作人员还应注意的是,一旦在土木工程中需要使用较大面积的混凝土时,就可能需要对滑动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便有效的对混凝土的约束力等进行控制。
3.3加强抗裂技术的应用
同时,抗裂技术能够对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抗裂技术的应用。这是由于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现场,混凝土结构极易受施工材料、混凝土质量与浇筑质量的影响,进而出现裂缝,而混凝土裂缝对工程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首先,一旦在施工现场出现裂缝,工作人员应立即采用抗裂处理技术进行处理,降低施工裂缝的危害。其次,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可以通过对混凝土底板的连续浇筑,有效的降低裂缝的残留率。最后,工作人员还应在进行浇筑工作前对裂缝处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裂缝浇筑,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率。
3.4加强对混凝土材料配比的控制
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对混凝土材料配比的控制。这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首先应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进行反复的测试,确保材料配比的最优化。通常情况下,石头是混凝土骨料的主要选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工作人员应重视的是对石头的选择,确保选择的石头能够满足耐久性与高密度的要求。此外,有研究表明,混凝土与碎石结合的硬度要远高于混凝土与卵石的结合硬度,因此,工作人员应尽量将混凝土与碎石进行有机结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硬度,为土木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4结语
在城市化建设与生活需求增加等大的背景下,更高性能与质量安全的混凝土施工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和建设方重视。高质量的矿物掺合料与减水剂,正好满足施工要求,它能很好的应用到项目建设中,从而避免断裂与裂缝现象,提高施工质量。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正视混凝土结构与施工技术,从各方面提高施工效益和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存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18).
[2]马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3]高敏超.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7(3):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