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析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8.5-2019.5期间接诊的98例糖尿病患者,以奇偶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指导)和研究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49例/组,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总遵医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效果准确,值得推广。
【关键词】内分泌科;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近75%的患者经治疗后依旧无法达到正常指标,且需要终身治疗,但是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干预治疗中会逐渐丧失治疗信心,患者遵医率与血糖控制的效果不佳[1]。为评析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价值,开展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98例,时间在2018.5-2019.5,应用奇偶法分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9例,分别行常规护理指导、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参照组,29例男、20例女;年龄49-86岁,均值(63.26±6.22)岁;病程时间5-15年,均值(6.11±2.34)年。研究组,26例男、23例女;年龄47-85岁,均值(63.55±6.37)岁;病程时间3-18年,均值(6.64±2.51)年。2组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行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①科室医生和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方案,采用家访和电话的方式进行调度安排,保证护理的顺利实施[2]。②确定全程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包括个人信息、检查结果、症状、用药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并将结果记录在健康管理档案中。定期上门随访,结合患者的实际血糖值调整护理方案,保证患者的血糖维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③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与患者交流,告知负性情绪对于疾病进程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如何放松心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护理与治疗[3]。
1.3 观察指标
(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遵医率,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服药、血糖异常处理。分为完全遵从、基本遵从、不遵从。(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肾病、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处理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计量数据,应用(%)表达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血糖值比较
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参照组,P<0.05。见表格1。
.png)
2.2 遵医率比较
参照组的不遵从率高于研究组,总遵医率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格2。
.png)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格3。
.png)
3.讨论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对患者身体、精神造成一定的创伤,主要症状表现为高血糖,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不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还需要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治疗配合度,改善预后。
常规护理的护理重点为降糖指导,整体效果欠佳。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计划性管理,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更好的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全程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升患者对该疾病的重视度,帮助患者掌握正确胰岛素使用方法,纠正患者的错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及时找出护理中的不足之处,以此实现患者的有效管理。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糖尿病症状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善患者微循环,改善糖代谢指标达标率,并提高机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效果确切。根据研究数据提示,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参照组,总遵医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
总而言之,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 梅莉莉,毛凡,姜莹莹, 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及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12):885-889.
[2] 成静.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5):184-185.
[3] 陈腾.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探讨[J].糖尿病天地,20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