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讨护理安全实践于眼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眼科收治的672例住院病人为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干预组和基础组,各336例;基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基础组方法的前提下加强护理安全干预,评比两组护理实践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2.38%)显著低于基础组(9.23%),P<0.05。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8.81%)显著高于基础组(88.99%),P<0.05。
结论: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干预,不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而且可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效果确切。
【关键词】眼科;护理安全;护理管理;实践效果
眼科护理管理是系统性较强的一项工作,由于大部分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致使其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跌倒、摔伤、坠床等不良事件,故眼科护理中需强化安全管理,充分保障病人的安全性,协助其顺利开展治疗计划,进而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1]。为了进一步明确护理安全实践于眼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此文择取本院眼科收治的672例住院病人为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干预组和基础组,分别施予常规护理管理和护理安全干预,详述报告见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本院眼科收治的672例住院病人为对象,全部病人入院后接受专科诊断,满足相关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伴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病例;当中,359例为男性病人,313例为女性病人,年龄26-82(57.2±9.38)岁;疾病类型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视网膜动静脉阻塞及其他眼病;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病人纳入干预组和基础组,各33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等基线资料经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即遵循医院规章制度及科室规定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并结合不同病人的实际病情为其施予相应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基础组方法的前提下加强护理安全干预,具体内容详述于讨论部分。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概率及护理满意率;护理结束之后,使用我科自制的问卷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涉及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服务态度、问题处理等方面内容,划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数据处理
用SPSS25.0软件对此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计学处理,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而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2检测,若比较差异显著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
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2.38%)显著低于基础组(9.23%),P<0.05。数据见表1:
.png)
2.2护理满意率
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98.81%)显著高于基础组(88.99%),P<0.05。数据见表2:
.png)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种新设备与新技术在眼科治疗、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再加之患者健康意识不断深化,对眼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研究中,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干预组对336例眼科住院病人加强护理安全干预,具体内容为: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按我科的工作情况及需求,建立并完善眼科护理安全的操作标准及流程,要求和督促护理人员遵照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将护理安全纳入工作考核及评价体系中,按照护理安全制度的相关要求对各环节护理工作进行及时调整与修正;做好药品管理、护患沟通、安全指导等基础工作,有效排除风险因素,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3.2加强护士教育培训
定期对全科护士开展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利用各类会议、查房、接班等时间加强安全教育,采取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训练方式提高护士的风险管控意识,并鼓励护士之间分享工作经验和讨论案例情况,以全面提高护理操作水平。此外,日常护理中,注重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和护患双方沟通,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指导病人做好安全防护。
3.3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
病人入院后,及时做好病情评估,掌握其年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身体素质等基本情况,对存在视力障碍、伴高血压或糖尿病、生活难以自理的病人,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对相关护理风险的预防准备,视情况拟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按照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向其讲解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目的、必要性及注意要点,期间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相关疑问,使其提高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增强治疗依从性。此外,护士要注意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适时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帮助病人减轻担忧、不安、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使其建立和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
3.4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向病人使用相关药物前,需仔细核对其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确保准确用药,并遵照相关规范标准,指导病人合理用药;药品管理方面,做好合理放置各类药品,定期清理已失效的药物,保持药品储藏室清洁、干燥,定期开展消毒处理。药瓶上要清楚标记药品名称、用药剂量,将缩瞳药物、扩瞳药物、眼药水等分开放置,以防错误用药。用药时,护士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科学搭配药物,若发现存在配伍禁忌,应第一时间与医师反馈沟通,防止出现用药安全事件。
3.5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操作注重“手卫生”,特别是在接触病人或医疗操作前后必须清洁手部;对病人使用过的开睑器、泪点扩张器、镊子、剪子、泪道冲洗针头、眼压计、挡眼板等物品,要及时予以消毒;并且,嘱病人注意自己的手卫生,禁止用未清洁的手(或物品)揉眼或接触眼部。
3.6安全防护措施
改善病区环境,创设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合理摆放病房内的各类物品,对易移动的物品进行加固处理;病床上安装防护栏,防止病人意外坠床;病人上、下床时,需有人在旁协助,预防其跌倒;床头设置警示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醒病人及家属做好安全防护;将传感器放于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方便其使用;合理调节室内光线,禁止摆放较多杂物,保持路面干燥,避免病人滑倒摔伤;在走廊、卫生间、厕所等场所设置安全扶手;在暗室检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病人的看护管理,避免引发意外事件[2]-[3]。
通过落实上述措施,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低于基础组,且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基础组,P均<0.05。这提示,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干预,不但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而且可提升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莲.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31:59-60.
[2]魏华.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6:189-190.
[3]王晓伶.眼科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