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锦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行业。当前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对建筑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材料选择、搅拌与运输、浇筑、振捣及养护几方面对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一、混凝土浇筑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阶段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工艺的确定,以成型设备及工艺、结构配筋、结构构件形状等要素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明确各人员岗位职责,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在人员安排基础上,要做好作业工具及运输机械的安排,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对模板、支架、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预埋件数量和质量等,确保各项条件都能够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阶段需要清理干净模板和钢筋,堵住模板缝隙,于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及时清除淤泥和杂物,并科学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满足排水需求。对于非黏性土,必须要通过水来对其进行湿润处理,将未风化石头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是充分且有效的。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卸料高度,一般不超出2m,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的情况。在对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实际浇筑高度应当控制在3m以内,所采用的下料浇筑方法中,以串筒和溜管等方式比较常见。以竖向结构作为施工对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将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于底部,厚度在50-100mm之间,以实际浇筑高度为依据,适当提升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通过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可靠。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1m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一)混凝土浇筑准备阶段的关键技術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阶段要做好准备工作,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方面,混凝土浇筑工艺的确定,以成型设备及工艺、结构配筋、结构构件形状等要素出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为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在浇筑之前需要对混凝土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在人员安排基础上,要做好作业工具及运输机械的安排,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条件进行优化处理,对模板、支架、钢筋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预埋件数量和质量等,确保各项条件都能够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相符合,以确保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阶段需要清理干净模板和钢筋,堵住模板缝隙,于地基上浇筑混凝土,及时清除淤泥和杂物,并科学设置排水设施,以确保满足排水需求。对于非黏性土,必须要通过水来对其进行湿润处理,将未风化石头进行清洗,保证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是充分且有效的。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 1m 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三、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一)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兴的复合型混凝土材料,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其特殊之处在于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短钢纤维这一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只要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搅拌环节,要实现钢纤维和其他材料的充分混合,合适的搅拌机异常重要。目前一般使用强制搅拌机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搅拌,借助其强大的功能,钢纤维能够均匀快速地扩散到混凝土中。其次,钢纤维在搅拌过程中的结块现象是很难避免的,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妨碍后续施工的正常开展,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搅拌环节的进行,一旦发现钢纤维有结块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二)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这一环节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地方值得重视。首先是把控拆模所耗费的时间。拆模时间过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拆模时间过程,又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定型。在制订拆模计划时,首先要确定拆模时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如混凝土的刚性和强度等,同时考虑到施工时的外界温度。其次是拆模的顺序。目前行业内公认的原则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在拆模时,要按照混凝土结构承重大小进行,承重越少的部分越先拆。由于混凝土材料受外界影响较大,因此以上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例如当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即使先拆承重较少的部分,也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太大的损坏,至少不会出现表面裂缝的现象。承重部分占据了混凝土材料的大比例重量,相当于整个结构的重心所在,因此在拆除时一定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标准。这是由于拆模过程会不可避免地对混凝土产生冲击,如果强度不够高,很可能造成混凝土棱角和表面磨损,甚至整个结构裂開的情况。在拆模结束以后,一定要及时对相关工具进行整理,以免支架或者模板误伤到工作人员。
(三)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浇筑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工程的结束,后续的养护同样重要。尤其是浇筑振捣后的半天时间,工作人员要确保混凝土被覆盖严实,并按时给混凝土浇水。浇水的目的是使混凝土表面处于一个比较湿润的状态。浇水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养护手段,但浇水的方式又包括多种类型。应用最广泛的浇水方法被称为覆盖浇水养护法,此外还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采用。一般情况下,浇水的时间在一周左右。浇水的频率和次数并不是固定的,需要工作人员实时观察混凝土的湿润情况,一旦发现其表面有干涸的情况,就要立即对其喷水。最后,如果混凝土施工时间是在冬季,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这是冬季气温过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不利于其成型,且强度和刚性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四)做好浇筑后的养护管理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还需建立完善的混凝土养护体系,才能及时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裂缝、破损等,并且还能降低混凝土浇筑的维护成本。而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管理,首先就需采用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的方式保持混凝土温度恒定,以避免其发生裂缝,另外,还需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性和温度,可采用物理覆盖的方式,也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草帘和麻片,持续覆盖12h以上,亦能减少混凝土开裂概率。
参考文献:
[1]胡峰.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及发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0):8-9.
[2]郝甲森,霍文涛,韩荣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167-168.
[3]朱黎明.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208.
[4]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1):153+155.
[5]徐更生.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3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