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在类风关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薛梅
[导读] 探讨在类风关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类风关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56例类风关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在护理管理制度的规定下,两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内容相同,如:用药指导、病情监测等。与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区别在于,观察组另外增加使用中医情志护理。结果: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改善情况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情志护理用于类风关患者的入院时、急性发作期、初步确诊等各个阶段当中,护理方法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类风关;中医情志护理;应用效果;心理状态
    前言:在慢性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病症类型。在患病期间,患者需要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且部分行为活动能力受限,严重影响到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痛,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与此同时,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类风关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护理需求,医护人员应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寻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56例类风关患者进行实验,分别选用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对应分组,每组人数均为2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平均值为(54.21±2.41)岁,病程最长可达8年,病程平均值为(4.84±0.62)年。对照组患者男女均等,各14例,年龄、病程平均值分别为(54.21±2.75)岁、(5.22±0.36)年,临床检查后,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在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医护人员开展症状观察、用药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1]。
    在对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常规护理内容与上一组相同,另外增加使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首先,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热情招待,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告知患者医院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科室的具体位置,让患者能够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待患者安置妥当后,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气、语调,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交谈中,医护人员的语气应平缓,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患者更多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安心在院接受治疗。其次,在类风关患者急性发作期间,通常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如:求愈、急躁等。有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对医护人员开始产生抗拒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向其耐心解说疾病的特点,有时会存在反复性或者周期性的现象。为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可向其列举之前预后效果较好的案例,安抚患者的情绪。最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其他合并症,如:肺炎、心衰等。受到疾病、家庭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加大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力度,向其讲解“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含义,告知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合理开展各项护理工作[2]。
1.3观察指标
    应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完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的评估,以50分作为分界值,超过部分对应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x±s)为计量单位,使用t进行检验,%为计数单位,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为(41.23±2.75)分、(29.85±3.47)分,对照组为(57.45±3.47)分、(45.42±3.74)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中,尚无根治方案,患者需接受终生治疗。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医学工作者将重点放在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方式的研究当中,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病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其配合治疗,将药物疗效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值。情志护理是我国传统医学所强调的一种护理理论,将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生理活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内容更具针对性特点,在明确护理方向和护理要点的情况下,有序开展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3]。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50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的应用价值更高,适宜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利彩.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8(04):278-279.
[2]齐亚星.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症状的中医护理方法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3):123.
[3]刘丽伟.探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2):192-193.
[4]阙清华.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185-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