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乳腺癌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李珍
[导读] 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
    摘要 上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而言,应该积极的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 乳腺癌;上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乳腺癌是肿瘤科常见疾病,主要集中于女性群体,男性群体十分少见,由于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所以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虽然乳腺不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器官,即使切除也不会影响患者身体的正常运转,但是因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静脉和腋窝淋巴系统产生破坏[1],从而使得上肢的血运受到影响,出现血液回流障碍,诱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当该情况发生后,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恢复的难度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经济支出也会增加,所以为了更好的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结合临床经验的方式,整理了如下的护理进展研究。
1、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也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并发症之一。当深静脉血栓发生后,会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而当脱落的血栓进入到血液当中,就有可能进入肺动脉,从而诱发肺栓塞,如果栓塞的面积较大,就会增加患者猝死的几率。有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乳腺癌患者,所以就深静脉血栓而言,其不光是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难度,同时还易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2、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2.1血液流通缓慢
    在手术完毕后,如果对伤口等部位包扎的较紧,就会延缓血液的流通速度,加上手术后,患者需要平卧静养,休息时间长于运动的时间,也会减缓上肢的血流速度,从而易诱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2手术损伤
    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手术会给患者的机体造成的一定的损伤,所以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手术会对患者的腋下淋巴结进行清除[2],还会中断患者的上肢淋巴液,从而使患者上肢的淋巴出现水肿的情况,最终诱发静脉损伤,激活凝血因子,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手术当中的电刀使用,会对患者的淋巴管以及分支血管进行较大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小血管栓塞。
2.3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
    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会降低患者的纤溶系统活性以及抗凝活性,从而激活凝血系统,最终提高血液的粘稠度,进一步的减缓血液的流通情况,诱发血栓的形成。


3、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1)心理疏导
    对于患有乳腺癌这类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而言,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上女性生理的特殊性,会使情绪处于较为波动的情况,如果当患者了解术后可能诱发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则会降低治疗的配合度,从而不仅不利于治疗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负面情绪的长期影响也会导致血管剧烈的收缩,减缓血液流通的速度,使患者易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而言,需要做好及时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3],同时告知患者手术的必要性以及预期的效果,为患者排忧解难,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帮助,使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的身上感受到安全感,提高患者的依赖性,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2)预防措施
    在手术完毕后,需要主要保护患者的上肢,卧床休息时,避免挤压患者的上肢,尤其是睡觉的时候。日常生活中药穿戴宽松的衣物,并且在穿衣物或者挪动上肢的过程中保证动作的轻柔,不能对上肢进行静脉注射等操作。此外,还需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保证上肢不受凉气的侵袭,同时防止上肢受伤。
    在手术的过程中,尽量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并且减少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以免激活凝血系统。此外还要注意,在手术的过程中,要提高穿刺等相关操作的水平,减少多次穿刺等操作带来的损伤,并且在注射一些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时候,不要选择一条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对局部区域血管带来的损伤。
    在手术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上肢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够适当的活动上肢,促进血液流通的速度。
    对于一些具有上肢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例如:高血压患者、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高血脂患者等,于术前尽可能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低分子肝素,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于术后加强监测的力度,同时指导患者在饮食的过程中,多以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多摄入高纤维、低钠的食物。
    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上肢血液流通情况以及皮肤的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加强巡视的力度,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处理。
4、结语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也是对女性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的疾病,在癌细胞的影响下以及手术的侵入操作下,患者的血液流通以及凝血的状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据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对于该类患者而言,需要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其次分析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识别高危的人群,并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从促进血液的流通速度以及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上,降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以有效的药物干预和饮食干预以及血液流通的观察情况等,再次预防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最终使得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上肢深静脉血栓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保证患者的健康,减少患者的身心痛苦程度,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娟, 郭杰.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 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5):594-597.
[2]林伟芬, 蔡燕莲, 陆金静. 肺癌化疗PICC置管所致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性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17).
[3]肖涵.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C]// 2014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