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常见行为正在毁掉你孩子的听力!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饶治琴
[导读]
    在2018年,中国梦想秀第十季迎来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她们共同演唱了一首《蜗牛》,天籁般的声音,再加上清晰的咬字和音准,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演唱完成后,主持人问道:“你们觉得自己唱的好不好啊?”孩子们回答说:“一直都觉得很好,但是听不清”,回答完这句话孩子们都收起了笑容,直到这时观众们才知道这群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这首歌,是她们用了半年的时间,一个字一个音一点一点学的,她们为了站上这个舞台所付出的努力比正常人要多很多,她们带给大家的是美妙的音乐,而她们自己的世界里却充满了杂音。你知道吗,这些孩子身上的听力障碍并不是生下来就有,而是因后天因素影响所致。据相关单位对八千名四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听力筛查显示,未通过的儿童占比高达10.2%,对这些孩子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患有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的孩子占据大部分,那么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听力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受到伤害,而这些伤害,全部来自于后天因素。所以,我想和各位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说,如果不想让你的孩子陷入“无声的世界”或是“充满杂音的世界”,请你对日常生活中这些常见行为提高警惕!
   
一、药物致聋,是最常见的因素
    2016年的时候,央视播放了一段公益片,上线不到十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上千万。至今为止,已有亿万个妈妈看完这段视频后痛哭流涕,但我更希望各位家长看完这段视频后能够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视频中的主角名为付浠诺,在两岁时发了一场高烧,由于用药不当,导致已经会叫爸爸妈妈的她,再也听不到父母的回应,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简单来说就是,即使医疗技术如此发达,药物致聋这一伤害也无法改变,只要因药物而导致听力障碍,那么孩子终身都无法清楚的听到声音,而且由于大多数孩子受到这种伤害时年龄比较小,正处于牙牙学语的阶段,以致于她们无法正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更让人揪心的是,像小浠诺身上发生的故事,并不是个案,据相关统计,在我国每年因用药不当导致听力障碍的儿童大约有三万名,而且儿童用药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同时它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层联合举行了一次“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其中显示,不合理用药的儿童约有32%左右,发生不良反应的约有12.9%。此外,在调查数据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儿童无法安全用药的主要问题在于家长,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图省事在孩子生病时胡乱用药,或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喂孩子服药,殊不知正是由于这些行为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挽回的伤害。究其原因与家长医学知识不足有关,在小浠诺的故事中,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在该事件发生后,央视记者对小浠诺的妈妈进行了采访,其中有一段话值得我们留意,据小浠诺妈妈回忆,在孩子生病之后她先后带孩子去了村里的医务室和县医院开了好几种消炎药和咳嗽药,但是没有一个医院向其说明了药物的成分,只是告知家长遵医嘱给孩子用药,这说明直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种药造成了听力损伤。而我在这里也只能够告诉各位家长,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有可能给孩子的听力神经带来损伤,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家孩子在服用药物的一周至两周后,对听觉的反应逐渐变得迟钝则需要提高警惕,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中耳炎,也是导致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
    从人体的生理结构上讲,耳鼻喉是相通的,三者之间是通过咽鼓管相连,这样的生理结构可以让人在出现耳闷现象的时候,通过咽口水进行缓解,但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病毒、细菌、空气能够在各个器官之间来回穿梭。也就是说不仅直接伤害耳朵可导致听力受损,鼻子和咽喉受到伤害也会给听力带来一定的损伤,所以各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无意中的小动作影响孩子的听力。比如擦鼻涕,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情形或做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孩子流鼻涕时家长习惯用两根手指捏住孩子两侧鼻翼,然后让孩子用力擤鼻涕,殊不知这是最错误的方式,因为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在压力的作用下会被鼻子的后孔挤出,流向咽喉管从而引发中耳炎,最终给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比如喂奶,很多妈妈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图省力会让宝宝平躺着,但却不知平躺喝奶不仅极易呛到孩子,而且奶汁也会通过咽喉管流向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再比如说喂药,为了让孩子吃药家长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全天下妈妈都会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喂药的时候捏住孩子的鼻子,这样做药水或鼻腔分泌物极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从而给孩子的听力带来伤害。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留心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和小习惯,不要轻易让孩子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除此之外,外力伤害也是引发听力障碍的重要因素,比如掏耳朵,著名主持人苏永康曾经就因掏耳朵导致听力下降,而这种伤害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行为也大可不必,我们每个人的耳朵都有自洁功能,不恰当的清理反而会引发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受损。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警惕这些常见的行为,尽量让孩子远离“无声的世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