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据中国骨密度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31.9%的人存在骨质疏松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推进,骨质疏松问题已经在我国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很容易导致人们腰酸背痛,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心肺功能,有的甚至还会发生“脆性骨折”。骨质疏松已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身高降低、驼背畸形、腰背疼痛、骨折作为常见表现。简单来说就是骨量减少、骨的结构有损坏,从而易发生全身性骨病,所以被称之为“沉默的杀手”。一旦患上骨质疏松,则会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和生活质量。此外,骨质疏松还易诱发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脊柱或髋骨部位的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即使在轻微活动下也极易出现,比如下车、弯腰等;而髋骨骨折主要是由跌倒所致,且容易造成残疾。
.png)
二、哪些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1.雌激素:雌激素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体质,所以当雌激素的含量受到影响,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2.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不佳则会影响钙的摄入量,而钙是保护骨骼的重要元素,因此极易诱发骨质疏松,如酗酒、喝碳酸饮料以及过度饮用咖啡等。
3.性激素低下:初潮延迟、月经稀发、过早停经等,都表示卵巢功能正逐渐走向下坡路。若卵巢功能不好则会直接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导致骨骼矿化不良,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4.缺乏体力运动:如长期不运动,会影响钙以及其他矿物质沉积在骨骼中的含量,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5.饮食:在日常饮食中,若长期缺少钙、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补充,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6.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都是造成骨质疏松的易感因素。
7.药物:如皮质醇、甲状腺素、鲁米那以及肝素等影响内分泌系统和钙吸收的药物,都可引发骨质疏松。
8.低体质量:体质量也就是常说的体重,而低体质量说的是体重较轻。由于骨骼重力负荷会影响钙在骨骼内的沉积量,而体重较轻的人能够承重骨骼的压力比较小,从而影响峰值骨密度,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更易受到骨质疏松的青睐。
三、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其实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饮食:首先应补充适量的蛋白质,临床建议按体重补充,成年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每千克1.0克蛋白质,但切记不宜过多摄入,以免导致钙流失;其次要补充充足的钙,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摄入800毫克元素钙,而老年人以及绝经后的妇女应酌情增加,建议每日补充1000毫克元素钙。日常生活中含钙量较高的食物有鱼类、豆类、奶制品等。如果仅靠饮食无法补充充足的钙,可以适量服用钙制剂;然后需要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建议成年人每天应补充10微克,而老年人由于受到吸收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应每日补充20微克;最后要注意烹饪方式,含草酸的蔬菜不宜与豆制品、牛奶共同食用,应在食用前将蔬菜在水中煮一遍,以此来减少草酸含量。此外需要注意牛奶若要加热饮用,应控要多补充维生素与钙,但是不能单纯依靠钙剂来防治骨质疏松,还需联合抗骨质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损失磷酸钙。
2.生活: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给骨质疏松带来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戒烟戒酒,尽量不要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此外,家中要保证光线充足,同时做好防滑措施,以免摔倒。
3.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负重锻炼和肌肉强化锻炼,以此来提高力量、姿势和平衡能力,进一步规避摔倒的风险。而且,运动还有利于正价骨密度,因此应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比如慢跑、爬楼梯、散步等。
四、得了骨质疏松该怎么治疗
1.物理治疗:当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可选用物理治疗,例如用热毛巾、热水袋等敷疼痛处,可减缓患者关节的疼痛。以此之外,也可以选用理疗方法,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或磁疗等,必要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四肢与颈椎部进行按摩。
2.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和光照等。此外,还需疏松的药物辅助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骨形成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活性维生素和中药等。骨形成促进剂包括:生长激素、甲状旁腺素片、雄激素等;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雄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等。此外,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一样,有的患者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所以在此期间患者需全力配合,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换药。
除此之外,患者还应做好定期复查与随访,其目的在于第一时间了解药物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出现副作用。
.png)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也因此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患有该病,而且女性患者远远多于男性。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注意骨质疏松已不再只是“老年病”,正处于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故此,建议大家平日里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在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以防疾病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