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作品琵琶曲《玉》的技法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柳凌燕
[导读] 本篇文章研究分析的是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在90年代,他创作生涯的中晚期创作的一部融入西方音乐元素的琵琶演奏曲目《玉》。本文认为,作品所带来不同风格的音乐色彩既表现乐曲艺术魅力,也表现了民族弹拨乐器的丰富多变的音乐表现力。本文尝试对《玉》相关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品在音调素材的选用、曲式结构的布局、以及音色和织体上的展现,对乐曲进行音乐语言的选用和情感意象表现的思考,同时还对右手技法之

柳凌燕   南京市宇花小学  210004
【摘要】本篇文章研究分析的是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在90年代,他创作生涯的中晚期创作的一部融入西方音乐元素的琵琶演奏曲目《玉》。本文认为,作品所带来不同风格的音乐色彩既表现乐曲艺术魅力,也表现了民族弹拨乐器的丰富多变的音乐表现力。本文尝试对《玉》相关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作品在音调素材的选用、曲式结构的布局、以及音色和织体上的展现,对乐曲进行音乐语言的选用和情感意象表现的思考,同时还对右手技法之要领,左手技法演奏之方法进行阐述,进一步挖掘这首作品的特色之处。就如何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琵琶作品;玉;演奏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112-03

        时代的发展当代传统的创作曲目也是可圈可点,刘天华、华彦钧是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两位注著名的琵琶教育家,创作的独奏曲《旱天雷》;《大浪淘沙》依然是琵琶考级所需的必弹曲目。而刘德海;林石城则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位琵琶大师,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断完善都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20世纪的到来琵琶乐曲和技法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持续发展的状态,涌现出了年轻的力量为琵琶这件乐器的发展添砖加瓦。陈怡创作的《点》则突破了传统,没有局限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用琵琶的点性色彩来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和音乐形态。同样,较为著名的当代作曲家谭盾也为琵琶创作了展现现代音乐表现力的作品《鬼戏》,它是一个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曲,打破了传统音乐技法和音乐表现的习惯,用新的音乐语言和手法来展现,乐曲格鲜明独特,各有不同。年轻的力量为琵琶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的血液。
        琵琶独奏曲《玉》和他们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是朱践耳先生在60岁后创作的琵琶独奏作品。是近现代琵琶作品当中较有新技法和新表现的乐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分为两个阶段。60岁之后是一个很大转折点。《玉》则是朱践耳先生第二阶段所创作,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情感和音乐的处理和之前相比都很大的区别,新的演奏技法融入其中从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笔者通过对《玉》在音高布局、曲式结构、演奏技法、音乐和织体上进行分析,帮助演奏者在学习此作品的同时可以准确的把握其音乐风格和重难点。进一步对乐曲的音乐意象表达进行整体分析,对作品的音乐特色进行文本解读。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对作品的音乐特色和演奏技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展现其选题价值所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了浓郁的民间风韵和特有的地域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个时代都在挖掘琵琶这件乐器的潜质,它在进步的过程中积累许多演奏技法和丰富的曲目。琵琶曲中移植西方弦乐的代表作品为数不多,当代作曲家们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某些音乐作品进行三度创作,并把琵琶这件旋律性乐器向旋律趋于恶化方面积极的努力。
        第一章《玉》的音乐形态分析
        第一节  音列布局
        玉的音列构成在排列上有很大的特点。它打破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长用的宫、商、角、徵、羽5声调式,把偏音恰当的添加其中从而构成了特殊色彩的旋律线条。乐曲的音调示意FGAB为主要的音调基础。同时借鉴了西方作曲家勋伯格所开创的十二音音列 的作曲手法,作曲者在作品当中没有完全运用了传统意义上的十二音列而是选取其中最适合表现作品意图的音进行组合排列,同时加入了f、b2个中国传统音乐不常选用的两个偏音,曲作者对音符进行组合排列衍生出来最适合表现作品的一种十二音音列。
        曲作者把它分割成了3组,每组有四个音列构成。可独立出现也可结合一起贯穿于整首乐曲,转换自然,富有新意。细观察可发现3组音列之间有规律可言。音列Ⅰ由b为开始音下方大三度到g,g下方大二度到f,f上方大三度到a。音列Ⅱ中?g为开始音下方大三度到e,由e下方大二度到d,d上方大三度到?f。根据对音列的分析得知,音列Ⅰ和音列Ⅱ都是由大二和大三度大调性的音程所构成,在其中音列Ⅰ在保留了其所有音列排布的情况下整体上移大六度构成了音列Ⅱ,这两组音列的色彩相同更多偏向坚韧、刚性。音列Ⅲ则有所变化,这组音列色彩和前面相比有所不同,小三度音程使音色展现则更偏向柔性、细腻。由?b为起始音它向上大三度到?d,?d再向上大二度到?e,?e向下小三度到c。这组音列色彩和前面相比有所不同,头尾够成的是两个小三度,加入了小调性的音程结构。小三度音程则使这组音列的音色展现更加柔性、细腻。同时音列Ⅲ三?b、?d、?e、c构成的第Ⅲ组音列是第一组的倒影。组音列之间并不是相互刻板存在,在乐段的音列的选用都在有所变化,所以给人带来了多种不同的音响效果。曲作者将它们很好的运用贯穿于整首作品当中,音列所组建的音响富有棱角,并且表现出了玉最具特质的两个方面:刚劲和秀美。图示当中甲乙所标注出的音乐框架更是可以相互转化、刚柔互唤构成了乐曲的每个段落。
        第二节  玉的曲式结构
        琵琶曲《玉》的创作精确的表现了乐曲的特色,整首乐曲大框架运用的是“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段落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联系。除去“尾声”全曲共有“广板”“庄板”“慢板”“快板”“慢板”5个部分组成:第Ⅰ部分为单二部曲式,1—3小节是此段的a乐句,4—5小节是一个短小的连接,旋律张弛有度,6—17小节是此段落的b乐句。第Ⅱ部分是整首作品当中唯一的单旋律呈示乐段,分为2个层次是一个单二部曲式结构。24—29小节是此段落的第一部分,30—41小节是此段落的第二个部分,第Ⅱ部分演奏大量在谱面上低音区进行,音乐铿锵有力。第42—67小节是此乐曲的第Ⅲ部分,由三个四分音符的上行大跳进行引入,轮指和挑弦的完美结合使此段落音色变化多端。下面第68—70小节为全曲的第二个连接,此处的运用对乐曲起到了很好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Ⅳ部分则是一个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此段音乐素材的结构较为方整,可分为A、B、C三个段落。71—86小节为A乐段,此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71—78小节为e乐句,79—86小节由前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构成了e'。B乐段是87—94小节,由f(87—94)和f'(95—102)两个乐句构成。103—107小节为C乐段,运用了大量的跳进推动了旋律,催化了情绪的发展。第Ⅴ部分是一个单二部曲式。D为第一个段落由g和g'两个平行乐句组成,E乐段中h乐句音符紧凑密集,环环相扣。下面音乐的发展则又一个无小节线的急板构成。最后的Coda进入到了作品的尾声,是乐曲开头散板处si、sol、la三个音的变化再现和组合,由较为简单的音符构成了这个结尾。这里变化再现的运用对全曲起到了统一的作用,也体现了玉美好、圆满的的象征。
        第三节  音色和织体
        首先,本人根据上文的分析,认为在这如此复杂的一个乐曲架构架构当中乐曲段落间的转换用简单的音乐及音高排列则无法完成这首作品。作曲家别具匠心选用了?b、b、c、?d、d、?e、e、f、?f 、g、?g、a这十二个音进行组合和变化。这样既避免了民族乐器演奏时平凡变调的尴尬也丰富了音乐的色彩和表现力,使得乐曲可以自如的进行变换不漏痕迹。通过乐曲的演绎展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形象和音色的呈现,是一种独特的曲调,使乐曲的形象也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作品的第Ⅳ部分,采用了主调的织体形态,选择使用的织体更加的清晰。作曲家采取了主调的音乐织体。横向两组不同的旋律线条同时出现,横纵向行成了巧妙的对位。十六分音符作为重复音持续了数个小节形成了伴奏声部衬托出了旋律声部跳跃灵动的音乐线条。大量十六分音符作为密集节音奏型构成了旋律的伴奏声部,持续了8小节突出了素材的旋律声部对音乐起到了明显的递进作用。充分利用伴奏与旋律间不同的音色对比展现音列主题的音乐特征。后8小节则是旋律声部在保持基本音乐形态的基础上整体下行5度,同时伴奏和旋律声部对调进行演绎。A和B两个乐段运用了同样的织体表现。2段旋律则是运用了不同的音高相同的创作技法进行表现,音乐连贯紧凑,音乐织体不断地变换直至下面一个乐段出现。这种织体运用共进行了五次,相同的对位方法把音高和上下声部有所变化。曲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精妙的对位。
        第二章《玉》的情感特征分析
        第一节  作品中音乐语言的选用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稀有的美石。也是高尚人品的一种象征。曲作者托物抒怀创作了这首作品。用音乐表现了玉的自然本色和玉的人格化的精神气质。通过对乐曲音乐素材的演绎表达出作者的创作立意以及独特的音乐语音。
        乐曲散板开始,开头运用了快夹转接扫拂这种技法的安排,密集的点状音色直奔主题,紧接着b、g、f  3个偏音构成两组不协和音程配以连贯的现状轮指,这两个乐节的搭配层次分明,运用琵琶厚实的音色展现了玉的坚硬。快拉的几个八分音符结合单弹,有慢至快,力度由弱渐强仿佛是利器不断对玉石敲打发出的声响。
        乐曲第Ⅱ部分庄板开始运用了连贯的三指摇缠绵不绝的在三、四弦变换出现,好似诉说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刚正不阿的骨气。与第Ⅰ部的开头节奏型类似,节奏从这里一拍4小节开始规整的出现,也意味着乐曲开始入板。第Ⅱ部分是整首作品当中唯一的单旋律,音乐颇有张力感和倔强感造成一种幻想,但又显含蓄。旋律和感情基调和前面有所反差大都在低音区进行演绎,音乐线条单纯、突出,也更加的纯粹。
        乐曲第Ⅲ部分这一段落音乐自由舒缓,运用了琵琶当中大段的长轮配以上弦音和自然泛音的伴奏,并进行了较大部分的扩展。把空弦、轮指、滑指、单弹糅在了一起。


构成了多音色的、多节奏的、多调性的对位。音乐旋律浅吟细述,传统的技法结合现代音乐创作,中西结合表现了琵琶文曲柔和美好,展现了玉的阴柔之美。虚实结合的同时也突出了音色变化,轮指下的泛音就像玉在阳光下折射了出神秘之感,透亮清澈的旋律线条。就像一块珍贵的玉石沉睡在河底,经得住平日里的风吹日晒和河中流水的拍打,表现了玉石承受高温并且坚实之特质,玉石表面的颜色开始渐渐发生独特的变化。
        第Ⅴ部分速度略有渐缓,大量双弦轮的使用使音色相对更加饱满,变化更加丰富。旋律给人沉着稳健之感。节奏之快起伏变化,开头两小节的快速埑分对下面的旋律进行暗示,密集、紧凑的旋律随后呼之欲出。快速双弦滚奏的运用把全曲推向最高潮,气势豪放,集聚力量。作曲者紧扣主题,最后一大段快速的密集旋律对乐曲进行表现,左右手技法精准的衔接切换,实音虚音结合自然,音乐素材的选用搭配环环相扣极大的展示了琵琶高超的技法也更加展现乐曲在此处的热烈、急促、紧张的程度。
        乐曲结尾处的coda运用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运用了第Ⅰ段当中的音乐素材,3个小节都运用了b、a、f、g这四个音骨干音,作曲家根据乐曲所需要的意境,进行了不同的组合搭配,强调了这几个音的重要性同时,也使人们对了b、a、f、g这四个音有了更加的深刻的印象。使作品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第二节  作品中音乐意象表现
        《玉》作为近现代所创作的近现代琵琶作品,对乐曲的理解以及情感上的把握就应该更加用心,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才会为乐曲的演奏增加更多的美感和艺术感。玉是一种石头的精华,曲作者选择《玉》作为乐曲的曲名,整首作品围绕玉为中心而展开,以玉为创作立意进行构思。从情绪上更多的把握使作品的演奏更加的人格化,美誉化,理想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玉进行描写刻画,使乐曲的音色和曲调都在不断产生很大对比,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第Ⅰ段落“亮相”,旋律由弱到强、慢到快情绪直接迸发出来,简单直接。进行了一个精彩的亮相,给听者焕然一新之感。音乐在散板当中变幻自如地向前发展,快速弹跳清清楚楚,宛如玉振金声。围绕着上文当中,所提及的f、a、b、g这四个音进行发展,变化组合。潇洒豪放,展现了玉石承受高温并且坚实之特质。第Ⅱ段落“饱含沧桑”大段的摇指苍劲有力好似把玉这种高尚、坚硬的特质比作人们那种坚守、执着不为所动摇的性格,这段旋律多表现的淳朴浑厚,经过了长时间艰苦的洗礼,历经风霜。第Ⅲ段“梦境”大段的外弦的长轮配以里弦装饰音的自然结合,连贯流畅、自由转换、挥洒自如,泌人肺腑。使乐曲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承上启下,为下面音乐素材的进行烘托气氛。第Ⅳ段“超尘拨俗之化境”不同平凡,不与世俗。整个段落体现了一个“变”字,上下方的旋律进行了巧妙精致的对位。展现出了玉多个不同的面。旋律声部重音不断变化,机制灵巧,快而不乱。旋律多缠绵委婉,同时一个伴奏声部始终保持,宛如人们坚贞的品德一样,从一而终。第Ⅴ部分“勇往直前”音乐进行更加的快速,紧凑变化,铮铮入耳,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玉经过天长日久的佩戴,就像是蛹变蝴蝶一样,玉会逐渐蜕去了粗躁的表面,恢复了往昔的润泽、色彩。人的品行也该如此,应该向玉一样有高尚、正直。全曲紧扣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圆满的统一。
        第三章《玉》的演奏表现分析
        第一节  右手技法演奏之要领
        在《玉》的音乐创作中,朱践耳对技法的选用在编排上很有见解。不拘于传统琵琶作品当中选用的技法和布局,他融入了自己对乐曲的认识,对演奏技巧方面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尝试和创新。在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先生开创的新技法中进行借鉴并学习,选取了一些适合表现作品音乐的技法。技法和编配的音乐素材完美的结合起来,既符合乐曲的情感表现,又恰到好处自然的展示了琵琶高超的弹奏技巧。
        作品在演奏当中大量现状的旋律线条都是由轮指进行表现,这几个地方轮指的使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乐曲的旋律不再单调,变化丰富。在乐曲的第15小节处,作者选用了在琵琶的传统曲目中并未常见。这是曲作者的一个新的开创,在这里没有选有弹跳 而是选择一指对一音的方法。这种轮指技法的使用让音乐的旋律线条更加清晰,连贯。要演奏好这个技法,首先要把最基本的轮指掌握好,因为它是在轮指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而产生的。轮指在琵琶技法当中属于较有特点的技法,五个手指按照顺序波动琴弦,这就要求演奏者右手的五个手指可以均匀发出音量相等、音色相同的五个音。但是“一对一”的这种轮指技法对演奏者的轮指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个手指的击弦速度要均等。通常情况下,无名指和小拇指会有所欠缺,在练习的时首先就要在保持正确手型和正确触弦角度的情况下,放慢速度对这两个手指力量分别进行主要的训练,其次要使力量集于指尖,在保持指甲和面板呈现45°角的情况下,尽量贴弦。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循序渐进从而使这两个手指的机能逐步得到完善。这样在乐曲“一对一”技法演奏时音乐就会从容自然对音乐进行表现。
        在第Ⅲ部分自由催撤的慢板中作曲者选择了大篇幅的长轮运用到作品当中,,速度较慢的抒情旋律当中更加自如的表现音乐也是需要我们思考并且注意的。首先我们要把握好轮指的速率,轮指的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更应该注重的是音色均匀和清晰。曲作者想表现玉的细腻和高贵,所以在这里长轮这种技法被大量运用。其次,这种轮指在演奏中要尽可能的将手指关节打开,手背要做到舒展放松。再有速度的掌控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还有大指在挑里弦的时候外弦的轮指也要保持连贯、清晰。在乐曲断句的气口处出要注意轮指的呼吸,给人一种优雅、明朗的感觉。,同时以小拇指的音作为结束音更适合乐曲的情绪。
        在琵琶常用的技法中摇指属于较为有难度的技法,在右手的五个手指当中,除小拇指外剩下的几个手指都可以演奏摇指。每个不同的手指在演奏时最大的区别在于音色和音量。在《玉》这首作品的一段运用摇指演奏的旋律中,作曲家选用了无名指的摇指来进行这段音乐的演绎,使音色的表现苍劲有力。无名指的摇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的力度较小。要通过一定方法的正确练习,增强无名指的独立性,从而达到应有的水平。根据乐曲当中摇指选择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腕部稍微向内勾的臂摇,发音的手指要在保持放松状态下和琴弦保持垂直,其次在摇指时不是要指尖,而是要选用假指甲的两个侧锋去触弦,在方法正确音色均匀的情况下,通过平日的练习慢慢增加力度和速度。
        第二节  左手技法演奏之方法
        在《玉》这首近现代的琵琶作品中,曲作者在左手技法的编排选用上也不拘于传统,新技法和新思路的发展与传统音乐基础上进行了融合与创新。使作品在音色、音响和技法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多样。正确的掌握好曲作者在谱例当中所注释的技法,则会使乐曲的演奏更加生动新颖,充满活力。
        在乐曲第Ⅰ段第四小节处出现大量实音和空弦相间的音乐线条,虚实之音结合一起。在演奏此音乐素材时应需注意,实音弹完接空弦的时候,左手按音指不能抬起,而是应该保持在品上这样弹奏后会有余音产生,和谱面上右手弹奏出的虚音相结合。大量保留指的使用会使每个单音的发出不再单薄,音乐表现上相对的厚重一些。轻抹慢挑、慢起渐快,音色则相对会连贯、细腻。
        在乐曲第Ⅲ部分当中,运用了外弦的长轮里弦的装饰音演奏技法,在多个小节的长轮线条下左手应该配合适当的吟弦按音技法,可以说吟弦技法是中国传统乐器中“韵”的最好体现,它的加入使作品的长轮的音色得到美化,使旋律更加有富有歌唱性。在运用吟揉技法时左手按音不能按死,在手腕到手指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吟弦按压的力度以及时间上的变化、频率和手指按压的时间都要根据乐曲谱面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注意轻、重、快、慢在技法运用时的体现。在左手训练当中要注意应该是均匀轻微的左右拉动,每一下音高都要准确回原位,保持音高在吟弦技法运用中不受影响。
        在第Ⅳ部分是全曲的一段快速,每个手指的按音位置都在频繁的变化,在乐曲101小节处曲作者运用了一段快速的大跳换把把来对音乐进行描写。在这个技法训练时我首先要把速度放慢,在左手手型正确的状态下,保持手臂至手腕的自然放松,手指要和大指保持水平,在快速跳把进行当中,我们要减少手腕动作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按音品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把速度放慢练习,正确且轻松地情况下,在逐渐加快速度。
        第三节  演奏者对音乐表演的思考
        这首作品在音乐形态以及音乐情感上都不同于传统的琵琶作品,需要演奏者在弹奏这首作品之前对乐曲创作背景的知识有一定了解,知道作曲家每一个乐段、每一个乐句的构思和意图,在演奏者对乐谱有了理解的情况下,从而可以更好地诠释该作品。这首作品整体的音乐充满了时代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乐曲的表现更加的偏向了理性和抽象的思维,不局限于抒发情感,人生哲理也融入其中。一个优秀的音乐表现者的特点是:在演奏的过程中把作曲者的作品的创作热情和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完美的结合起来。就如这首作品是以玉为中心,描写玉的坚韧、高贵的自然本色,也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做人就要像玉一样高尚、正直。遇到困难时要不畏艰险,超越自己。就像玉一样在高温的烧灼下纹丝不动,对待自己认定的事情要有崇高的信仰。
        从更广的一个层面来说,《玉》这首作品在传播了民族传统艺术。也弘扬了中华的文化,创新的技法和音乐带来了的审美体验。《玉》这首作品它的创作是成功的,它独特且新颖的音乐表现手法,不论是从内容还是技法上都有所新意,在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同时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琵琶艺术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继承、创新,也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既发挥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的特质,而又不为传统音色及音列所局限,可以说是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真正走向世界作出了好的榜样。
        ①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西方现代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他废除了十二音列的中心音,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无调性音乐风格,将八度音中的每个十二个半音看作平等的一员进行作品的创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