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黄万友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要从现实生活事件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黄万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六隆镇中心校  5333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要从现实生活事件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导入探究;课堂训练;课外实践;数学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180-01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对儿童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而生活对儿童而言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着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如果让生活实例进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那么枯燥、单调的数学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就会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认真地去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外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运用于教学,那么,如何利用生活实际教好数学呢?在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借鉴同行资源,从新课导人、探究新课、课堂训练、课外实践这四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处理得不当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因此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创设的情境要适合儿童的特点,若能运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则能唤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利用本校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楼两旁种的两排玉兰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导人新课。“同学们,我们的教学楼到学生宿舍这条路长200米,路的两旁栽了两排玉兰树,每棵小树间隔是2米,你们想知道一共裁了多少棵吗?”这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个个都想知道是多少棵,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于是,小组活动就热烈地展开了。这样的情境,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喜欢数学,乐意学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联系生活,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坚定学好数学的决心。



        二、将生活实例融入课堂
        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摄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的内容。如教学“小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出示:“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x50片,医生开的每天吃3次,每次0.3mg,吃5天。”你认为够吃吗?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清楚地把问题换个说法:“5天共吃多少mg,再看0.1mgx50片够不够吃?50片可以吃几天,还剩多少mg?”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于是我引导学生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数学教学就和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了。学为所用,让学生觉得有用他们才会努力去学。
        三、选用身边的题材进行训练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发生改变,对抽象计算的要求降低了,对实际问题模型化以及运用数学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提高了。因此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活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套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的训练题便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数学,学了会用才算掌握。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学校综合楼前有三棵大树,请你们测量出它们的高度。同学们来到大树下,左思右想,无从下手。是爬上去还是在下面猜一猜?都难。我拿来一根竹竿,竖直立在大树不远处,用手指一指地上的影子。学生一看,顿时就有人悟出了测量树高的方法:在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与太阳的射影成正比。并有学生说我不用竹竿,叫人量出自己的影子多长,就知道大树有多高了。通过实践学到的知识远比黑板和课本上学到的记忆深刻。这就是实践的魅力所在。
        四、在实践性作业中培养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学习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在教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组织学生给教室里的几张摇晃的桌椅进行维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用处。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具体化、实用化,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欲望,学习的成效倍增。
        总之,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归宿,用生活实际教数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论题。在生活实例中学习,能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使大家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得到实际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才是数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