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学中植入非连续性文本元素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简伯妹
[导读]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句子段落构成的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它比连续性文本更能够直观的表达文体传递的基本信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能够简洁概括的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能够缩减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目前,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积极作用得到了体现。将非连续性文本应用于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更

简伯妹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廖村小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句子段落构成的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它比连续性文本更能够直观的表达文体传递的基本信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能够简洁概括的呈现文本的关键信息,能够缩减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目前,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其积极作用得到了体现。将非连续性文本应用于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文就是针对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非连续性文本元素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第二学段连续性文本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元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205-01

        引言:在新课改的热潮中,各学段、各学科注重引入教学效果更佳的教学方法。非连续性文本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提出,在教学日渐被重视起来,在连续性文本中植入非连续性文本元素,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及概括性的优势,将其加入到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煅炼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
        一、深度挖掘教育资源煅炼思维能力
        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植入非连续性文本元素方法,可以对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搜集更加直观的图表、图片等信息资料,将这些资料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元素应用于连续性文本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的方式,达到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案例1: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写景类文章《观潮》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观潮》时,课文中提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是天下奇观。而通过阅读文章内容,钱塘江大潮也真的名不虚传,那么会有学生产生疑问:全国各地,海岸线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钱塘江有如此景观呢?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为学生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地形图(见左侧图片),将地形图作为非连续性文本元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学生通过观看地形图,结合课本P4资料袋内容,就能将学生疑惑解开。学完课文,可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导游词,如此一来,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真正地进行阅读与思考,有效煅炼小学中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二、把握文体关键信息增强理解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顾名思义,就是资料内容中具有非连续性及跳跃性的文本内容,在开展连续性文教学时植入非连续性文本元素,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材料的具有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并进行准确地提取,例如:能用图表、图解文字等形式去表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时,要正确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清晰地总结出关键信息。另外,教师准确的把握文本内容,在连续性文本中找出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找到存在的关联,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到相关信息的关联点,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紧密结合,也至关重要,能够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效果。
        案例2: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开展教学,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取得的效果非常不错。教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关图片资料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展示,配合语言引导,更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通过图文互换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植入非连续性文本理念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在这个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顺利的掌握连续性文本中包含的语文知识点,从而达成教学的目标。
        案例3: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教师根据游记式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的画出作者的浏览线路,通过移步换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开展对连续性文本内容的阅读,阅读完成后,从旁辅助学生将非连续性文本与课文阅读内容加以比较,进而找出连着之间的关联,同时绘制相应的游览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不仅更好的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更深刻的认识到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关系。在课文阅读任务完成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旅游景点的导游与游客,在导览图的基础上进行场景模拟,介绍导览图上的景点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显著的激发。
        结束语: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也要认识到,不是每种类的连续性文本都能植入非连续性文本元素。但从教材本身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植非连续性文本元素阅读方法,通过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煅炼小学中学段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能实现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七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240.
[2]张润柳. 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及其微课设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