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期   作者:黄河
[导读] 语文教学是教会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实施社会交流,各地方乡土文化包含相应语文教学参考及利用的资源。老师要以有效的方法应用这些资源,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和乡土资源有密切的关系,并体会到其中的真善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

黄河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九渡乡九渡小学  广西  河池  530738
【摘要】语文教学是教会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实施社会交流,各地方乡土文化包含相应语文教学参考及利用的资源。老师要以有效的方法应用这些资源,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和乡土资源有密切的关系,并体会到其中的真善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语文;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6-195-01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工具,并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体现在文化传承及发展中,正如某教授说过,教育一定有文化的滋养和本土文化的呵护,进而才可以更好的对人的精神、人生及情感滋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乡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及提高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促使其终身发展。
        1、乡土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1地方方言的作用
        小学生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其所在地的地方方言,当地人的实际及情感可以通过地方语言进行体现,进行仔细品味,会感觉其很生动和亲切,这是一种经典的语言模式。当地的小学生通过对这些语言的模仿而开始进行交流[1]。具体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同样重视这些经典语言,使学生体会和感觉其乡土表达的韵味,会发觉家乡的语言很美,并因此而喜欢汉语。
        1.2地方艺术形式的作用
        各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民间艺术,小学生对这些艺术形式耳熟能详,是良好的语言文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素材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熟悉,同时也体会到语言的美,并因此而逐渐的喜欢语文学习。比如,在进行《刷子李》的教学时,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民间身怀绝技奇人的故事,课堂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分享。如“泥人张”“风筝刘”等,学生对这些人物很好奇,进而会积极参与收集和分享。
        1.3民间故事的作用
        各个地区都流传着其独特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地都是本地区,这些故事经过了长期传颂,形成了很标准的文本,当地人都可以一口气讲全讲完。这些民间故事是进行叙事教学中的重要文本。比如,《红鱼女报恩的故事》《狗不理包子的民间传说》《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等,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叙述,在锻炼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德育教育。
        2、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乡土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2.1与课本结合通过课内资源进行乡土文有效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就是课本教材,在课本中会涉及到很多活动案例,这就是可以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2]。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了进行语文运用和学习的内容,比如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诵读与积累”“语文与生活”等,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这些内容进行乡土文化渗透,使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身边语言文化体会和感受,让语文教学具有文学性和人文性。


比如,可以组织故事会,要求学生收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对听到故事实施整理和改编,在故事会中进行分享,这样能够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可以使感觉到身边乡土文化更亲近和更熟悉,进而能够有效对地方乡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2.2以课堂为基础进行乡土文化渗透
        语文学习中,课堂是其主要场所,小学语文课堂的传统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内容经常脱离生活环境,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所以,要改变教学思想和课程知识结构,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语文课堂,重视研究和分析本地乡土文化,在教学中进行乡土文化的有效渗透和融入。比如,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使学生要掌握的重要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对乡土文化亲切感及熟悉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真观察生活,进而使其产生想说、愿意说的情感,进而会积极讲述和表达。老师在进行教学《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时,老师以“我来说家乡”为主题开展分享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收集关于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节日习俗、风味特产、风土人情等相关内容,进而对自己家乡的特有乡土风情进行,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耳所闻、亲身所感的,可以很快、很好地保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在搜集整理这些内容的时候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在交流分享时,学生也愿意说。在进行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因都啊写相应的解说词,进行朗读,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其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分享交流时深入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调动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3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乡土文化的有效融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合综合应用的、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学生熟悉当地乡土文化是其进行实践操作、了解社会和深入思考的最好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加了走出课堂参与体验、探索广阔天地的机会,乡土文化给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最好内容[3]。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给小学语文教学增加新的活力,并使其教学内容更丰富。比如,当地的秀丽山水、动植物保护区、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节日、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品等等,都体现了家乡的美和富饶。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组织相应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进行当地风俗习惯、节日美食等进行收集,并了解其中的故事和传说,进行整理和分享;或者进行走访当地居民、老人,调查特色企业等,写相关的调查访问、调查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并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美感和魅力,调动其热爱家乡之情。
        2.4在写作中融合土文化
        民间乡土文化始终都是书面语言获得新生的有效资料源泉,乡土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乡土文化当包含着学生亲切熟悉的情感和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特别是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和乡土素材,是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促使其开展生活写作的良好平台。实施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本土文化,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自然风光、社会风俗、家庭特色、学校生活等仔细观察,并进行记录,进而给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资料,让自己的写作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另外,要组织学生进行本土生活实际体验,近来能给对学生的生活空间及视野进行扩展,使其更多的和自然接触,深入融入社会,使其感性经验更丰富,在日常平凡的事物中分析、研究、挖掘,发现其中的不平凡,通过平淡的事物和生活寻找新奇,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感可发、有话可说,进而使其文章情感丰富,有灵动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内容随处都有,语文老师要改变语文教学思想观,有效利用和挖掘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创造性教学,引导学生扩大语文学习视野,进而使其全面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志斌.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1):55-56.
[2]陈来娣. 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J]. 明日, 2018(3):220-220.
[3]杨上炘. 有机融入乡土资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 000(012):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